分类: 未分类

  • 去东京,找一条“正宗”牛仔裤

    东京——最好的纪念品都会讲故事。日本牛仔裤就给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历史课。
    据文化历史学家、《洋风和魂:日本的美国风尚留存》(Ametora: How Japan Saved American Style)一书的作者W·大卫·马克斯(W. David Marx)介绍,李维斯(Levi’s)大约75年前登陆日本,从那时起,日本制造商就将几百年的蓝染传统与他们对李维斯501风格的喜爱相结合,做出了世界上最精致的高档丹宁和经典牛仔裤。
    我们在东京相约喝咖啡,讨论日本牛仔裤为什么对喜欢购物的游客有如此吸引力。

    “弹力牛仔,任何太瘦、太多收腿、太宽的,五年后看起来都会很可笑,但所有经典的501直筒版型牛仔裤,二十年后看起来都会和现在一样棒,因为它们是牛仔裤的经典原型,”他说,“设计在变,艺术在变,但真正好的面料永远都是好的。”
    马克斯说,日本人对牛仔——尤其是蓝色牛仔——的喜爱始于二战。战后美军占领日本期间,二手牛仔裤(大多是李维斯牌)通过与美国士兵的以物易物进入了商店。那时候,美国人把牛仔裤贬得一文不值,会把它们当成纸巾一样撕成碎布塞进包裹里。但日本消费者却非常看重它们,以至于商店会将这些残片重新缝在一起出售。
    在接下来几十年时间里,日本从拥抱蓝色牛仔风转向了去完善它。
    如果运气好,发现自己有一天的时间,手头也有些钱,可以在这座首都购物,你可以在代官山的街巷、商铺和面包房之间,找到一处集中了全日本最好的高档丹宁的地方,这里距离惠比寿中央车站只有一小段路,常被称为“东京的布鲁克林”。
    “代官山拥有布鲁克林种种别致店铺,却没有布鲁克林的戾气,”马克斯说,“所有东西都很精致、工巧与平和。”
    作为一天行程的开始,你可以先去代官山的时尚书屋茑屋书店,接受一场丹宁知识速成教育。在时尚专区,除了马克斯的书,你还会找到迈克尔·哈里斯(Michael Harris)的《老西部牛仔裤史》以及青田充弘(Aota Mitsuhiro)的一本书,书名翻译过来是《谁创造了501XX?未曾讲述的李维斯历史》。

    去毗邻书店的安进图书馆酒廊(Anjin Library & Lounge)一边喝咖啡,一边翻阅书中的老照片和图解,你会开始了解你将要试穿的牛仔裤是怎么来的。你也会开始明白,为什么当你走进一家商店,被牛仔夹克、法兰绒、皮牌和卡车司机帽包围,会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位于东京市中心的古早万宝路。
    最近我去了代官山的UES店,如果不是看到牧野麻美(Asami Makino)正在跪着量裤脚,还用日语跟一位首次购买他们品牌的顾客聊天,这里感觉跟内布拉斯加州没两样。当她在有半世纪历史的美国Union Special缝纫机前坐下时,背景响起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的《许多爱》(Whole Lotta Love)。

    “李维斯开创了这一切,毫无疑问,我们从李维斯那里得到了很多灵感,”她说,“但我们不会跟着别人走,而是试着拿出自己的创意。”
    将边缘折叠形成裤脚时,她并没有熨烫折痕,而是用一个木柄槌轻敲它。到最后,她拿出一个烙印机,在皮牌上烙出购买日期。如果你能花得起2.38万日元(约合218美元)买一条这样的裤子,这个细节可以让它成为绝佳的纪念品。

    把二战后版型牛仔裤从架上取下来,就好像是里面衬着纸板折叠起来的。其实没有。这种硬挺是因为使用了“原牛”面料。牧野说,这些上浆牛仔裤没有经过预洗,因为要达到理想的高对比度褪色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只洗一次,然而就这样一直穿着,至少六个月不能洗。
    “一开始会不舒服,因为面料真的很硬。而且刚买完的时候穿会感觉腰部比较紧,大约有一英寸,”牧野说。“但如果你能忍受一段时间,它们会变得非常合身,你可以每天都穿。”
    据马克斯介绍,这种值得做出如此大牺牲的日本丹宁,是在19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美国工人的罢工中断了纺织品进口。为了制造真正属于本土的牛仔,日本制造商不得不忘掉他们在千年蓝染传统中学到的许多东西。如果颜色渗透布料,就不会褪色了。他们不得不将线股染得更浅,保持其中心是白色,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色才会显露出来。
    古着店经理山根英彦(Hidehiko Yamane)在他的《Tateoti:Evisu摄影集》(Tateoti: Evisu the photobook)一书中写道,他想做出“像我上中学时在剩余物资商店买到的一样”的牛仔裤。他创立了一个名为Evis的品牌,是对Levi’s这个词的演绎,还会在裤子背面画上海鸥形状的品牌标识,看上去和李维斯的针脚形状很像。Evis最终演变成了Evisu。

    在位于代官山的Evisu东京(Evisu the Tokyo)店里,我在一堆牛仔涂层的摩托车头盔、一组可爱的丹宁布腰包和高尔夫配件中找到了店员斋藤安石(Saito Yasushi)。他正俯身面对一条牛仔裤,双手染上了靛蓝,在裤子背面画上点点旋旋的巨大海鸥图案,由此就成了一条没人会错认成李维斯的裤子。
    “Evisu是真正打破了复刻牛仔的品牌,”马克斯说。大卫·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穿过,Jay-Z在歌里提到过。“但当时这可引起了他手下员工的强烈反对,他们觉得,‘不行,我们必须做出最完美的501复刻。’”

    不同品牌对严格的传统也有不同程度的执着,从铜铆钉到链式缝边到经典剪裁再到镶边牛仔,都表明这些布料是在小批量织布机上生产的。
    “这种思想其实很儒家,”马克斯说,“有一条完美的标志性牛仔裤,那就是30到60年代的李维斯501,它被认为是属于过去的完美,但我们失去了它。这种观念跟西方的进步观念不同,西方人觉得你总能做出更好的牛仔裤。这就好像是一场看谁能把失去的东西做得更好的比赛一样。”
    在UES和Evisu结好帐,你可以前往代官山Gohanya Isshin餐厅,尝尝生鱼片和天妇罗的午餐。不吃这里的南瓜焦糖布丁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吃饱之后,你可以在动身前往下一站之前,去趟前浅仓公馆的安静花园坐坐,那是一幢20世纪初的日本传统住宅。

    往东走,穿过惠比寿,你可以逛一逛Warehouse & Co.的店。该品牌的创始人曾在Evisu工作,但现在专注于“复古服饰的忠实复刻品”。他们的牛仔裤可以满足纯粹主义者。
    “我们毫不妥协地复刻那些复古牛仔裤,”Warehouse & Co.的销售和公关经理藤木正树(Masaki Fujiki)在电邮中表示。他说,从纱线到如何纺线再到蓝染,这个即将迎来25周年纪念的品牌从未改变生产工艺。
    藤木介绍说,Warehouse & Co.的“Duckdigger”系列是根据19世纪在美国西部一座鬼城中被发现的工作服设计的。他们的牛仔裤、背带裤和连体服的价格在200到300美元之间,还会销售自己的牛仔水洗品牌。

    他们的服装标签上写着“当心仿制品”。而在Warehouse的网站及商品目录中,“正宗”是经常出现的词。
    “那么,怎样才能做出正宗的牛仔裤?”马克斯问,“如果你能按照过去的方式制作正宗的牛仔裤,那你就有资格说自己正宗。日本就是这么做的。”

  • 美国接连降息日元也不升值的原因

    日元汇率和日美利率差的偏离越来越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2019年实施了3次降息,日美利率差正在缩小,但日元汇率正在加强贬值趋势。美国特朗普政府为使本国产业在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将诱导美元贬值,因此正在加强敦促美联储降息,但货币宽松对汇率行情产生的影响正在大幅减弱。

    在外汇市场,一般来说,资金将流向利率高的货币。以日元汇率为例,由于美元利率高于日元利率,如果日美利率差扩大,容易出现日元兑美元贬值,如果缩小,容易出现日元兑美元升值。

    本年度截至夏季,随着利率差的缩小,维持着日元升值趋势。但在秋季以后,日元汇率和日美利率差的联动性大幅减弱。与8月创出的1美元兑105日相比,目前日元贬值逐步向110日元靠近。背景是尽管美元利率下降,但日本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等的资金投入并未减少。

    “8月以后,一到每月下旬,日本投资者卖出日元、买入美元的行动就变得明显”,摩根大通银行的市场调查本部长佐佐木融如此指出。

    在市场上,自8月前后起,认为美联储将于9月进行2019年第2次降息的预期加强。一般来说,随着利率差缩小,出现日元升值并不奇怪。但是,日元升值的趋势并未加强,因为在美国降息实施后,美国国债与日本国债相比,投资优势仍相对更大。

    日本的10年期国债利率(长期利率)已降至负值。与此相同,在美联储进行3次降息之后,美国的长期利率仍维持了1.5~1.9的水平。佐佐木推测称,“一到下旬,卖出日元、买入美元的操作就会增加,或许是因为每月定期投资美国的投资者正在增加”。

    进入本年度,在世界经济减速隐忧加强的背景下,瞄准货币贬值的日美欧的货币宽松竞争激化。日欧的长期利率明显降至负值。从基本进行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来看,难以购买负利率的资产。

    特朗普提出要求称,“美联储应将基准利率下调至零或负值”。但市场认为缺乏可行性,资金不顾货币政策而流向美元的格局正在加强。

    同时,随着货币政策不再影响汇率,对冲基金等涉足短期交易的投资者也将难以通过日元汇率赚取价差。这使得日本投资者投资美国,更容易推动日元兑美元贬值。

    今后季节性因素也容易推动日元贬值。11月至年底,美国的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将迎来2019年的结算期。投资于美国之外的资金和收益回归国内的趋势将随之加强,因此在市场上,日元兑美元贬值压力容易进一步加强。

    外汇市场的利率差因素减弱,还在造成结构性问题。瞄准汇兑收益的对冲基金的买卖减少,如果局限于和企业进出口和机构投资者海外投资相伴随的实际需求的交易,日元汇率将进一步缺乏波动。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认为本年度继上年度之后刷新历史最小波动的看法正在加强。外汇市场的衰退似乎正在成真。

  • “比特币杀手”之谜:美女骗倒全世界

    加密数码币圈出了件大事:“一币”(OneCoin)全球吸金40亿欧元,然后美女“庄主”连同这笔巨款失踪了。

    茹雅·伊戈纳托娃(Ruja Ignatova)从世人眼中消失前自称“加密女王”。她发明的“一币”(OneCoin)用不了两年就能取代比特币称霸币圈,届时“任何人都能在任何地方用它付账”;当然,大家都知道机会之窗不等人,想发财得趁早。

    世界各地的人们趋之若鹜,2、3年时间,伊戈纳托娃的账户流入40亿欧元。资料显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投资者。

    然后,当众人憧憬着比特币被“一币”取代而自己一夜翻身致富的时候,他们的”女神“不见了,他们的钱也不见了。

    记者杰米·巴特列特(Jamie Bartlett)和播客制作人乔治亚·凯特(Georgia Catt)花了几个月时间,研究这个数码币圈的惊天大案,希望找到一些答案。

    这位美女“庄主”究竟怎么做到让无数有经验的投资者被催眠似地对她编织的谎言深信不疑,趋之若鹜?她现在藏在哪里?

    “比特币杀手”

    2016年6月上旬,伦敦温布利体育场,36岁的茹雅·伊戈纳托娃出现在聚光灯下,一席昂贵的礼服,晶亮摇曳的钻石耳坠,鲜红的双唇开合之间吐出的美妙言辞令听者如痴如醉。

    她告诉众人,她发明了一种具有革命性、颠覆性的加密数码币,叫“一币”(OneCoin)。一币就是“比特币杀手”,她说,不久就会称霸币圈;实际上“过两年就不会有人再提比特币了”。

    比特币(Bitcoin)是世界上第一个加密数码币,也是目前最大、最知名的加密数码币。茹雅博士在温布利宣传她的一币时,一枚比特币大约值数百美元,加密数码币投资热在世界各地引发关注、热议,无数期盼一夜致富的人在寻找登上加密数码币快车的机会。

    而“一币”,却一言难尽。投资者至今无法兑现,还有专家认定“一币”与区块链没有丝毫关系。

    但是,从巴基斯坦到巴西,从香港到挪威,从加拿大到也门……无论懂不懂加密数码币和区块链,无数人对“一币”趋之若鹜。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间,40多亿欧元从世界各地流向茹雅·伊戈纳托娃的账户。

    她被称为茹雅博士。

    新瓶装旧酒

    茹雅博士的网络视频讲座没有熟人推荐,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一币”很新,正在网上窜,难得的投资机会。视频讲座的嘉宾也不是一般人: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博士学位,在麦肯锡工作过……还有一则视频,是茹雅博士在《经济学人》杂志主办的一次投资峰会上的演讲。

    还有什么不放心呢?对于不少向往财务独立的女性来说,茹雅博士几乎就是商界和科技界成功女性的榜样。

    很多人经朋友,熟人介绍参加了这类网络视频讲座,然后就掏钱转账,成了“一币”持有人。然后,他们又真诚地把亲戚朋友带进这个奇怪的圈子。

    除了能够把各种新名词、概念和想像胡乱打包,豪华包装叫卖,让人在似懂非懂之间上钩,茹雅博士还能慧眼识英雄,准确地看到成熟的、有庞大网络的多层次销售(MLM),也就是传销网,正是她的“一币”所需要的营销渠道。

    后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说,茹雅博士当时是这么形容这个业务行动的:“华尔街婊子遇上了MLM。”

    记者巴特列特和凯特说,这些憧憬着一夜致富的人不知道的是,“一币”没有区块链;有的只是普通的SQL服务系统、数据库、电脑、软件和输入数据的人。

    一个子虚乌有的产品,交到久经考验的传销网去推销,于是“一币”向野火一样迅速燃遍全球。

    不怕你不信

    “韭菜”们不知道的,有人知道。比如区块链专家比约恩·比耶克(Bjorn Bjercke)。

    猎头公司曾给他打电话,说保加利亚一个加密数码币公司初创,要招首席技术官,年薪大约25万英镑,再给一套公寓,给一辆车。工作呢?首先是建一个区块链。

    他没接这个邀约。一家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的加密数码币公司,却没有区块链架构,那算什么?

    还有,“一币”的别名是“比特币杀手”,而比特币的拥趸和投资人显然不喜欢这个杀手。

    蒂姆·卡瑞(Tim Curry)是加密数码币的忠实拥趸,尤其是比特币。他认为“一币”会毁了加密数码币的名声。

    他大声呼喊:这是世上最大的诈骗案;他有证据。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武器。卡瑞向他认为的受害者发送关于加密数码币的知识链接,文章,视频,还有区块链专家。

    有些人开始醒悟,有些人开始有了疑问和警觉。

    SQL数据库和区块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可以人为改变的,后者不可以。

    但很多人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时,已经为时太晚。

    茹雅博士失踪

    就在众人期盼着“一币”首次兑现之际,茹雅博士不见了。

    从世人视线里消失前,茹雅博士很高调,很耀眼。她驰骋全球,从澳门香港到迪拜和非洲,一场一场演讲,一轮又一轮圈钱,也没耽误享受这来之轻松的财富。

    她在保加利亚首都和黑海度假胜地购置豪宅,闲来无事时带上几个世界名流,开着豪华游艇到海上寻欢作乐。

    2017年10月,“一币”的推销员们聚集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开会,主要议题之一是兑现承诺,不能继续拖延了。

    一名当时在场的代表记得,大家被告知她正在赶往会场,但迟迟不见人影。索菲亚的总部也不知道她的去向。茹雅博士人间蒸发了。各种猜测都有,她被绑架了,被暗杀了,而最可能的凶手应该是痛恨加密数码币革命的传统金融机构。

    嗯,实际上她隐名埋姓,躲起来了。

    根据2019年稍早时FBI向法庭递交的证据,2017年10月25日,也就是里斯本推销员大会之后两周,她在索菲亚登上了瑞安航空飞往希腊雅典的班机,然后就失去踪影。

    茹雅博士就此人间蒸发。

    “华尔街婊子遇到了传销”

    在求解“一币”之谜时,必须提到传销,MLM, 多层次营销。据信“一币”是传销史上最成功的产品,尽管谁也没见过它,而兑现的日子一拖再拖,直到传销高手也不得不认栽,承认自己也上当受骗了。

    伊戈尔·阿尔伯茨(Igor Alberts)曾经为“一币崛起”贡献汗马功劳,当然自己也赚得钵满盘满。

    他和妻子安德莉娅·奇姆巴拉(Andreea Cimbala)住在阿姆斯特丹郊区一幢豪宅。两口子从头到脚都是亮闪闪的名牌,颜色搭配颇费心思。

    阿尔伯茨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长大后入了传销圈,很快暴富。他自己夸口说,过去30年里挣了1亿欧元。

    MLM在大部分地区是合法的,不少大品牌大公司也用这种办法推销产品。

    但MLM有很大争议性,这点毋庸置疑,因为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大财的通常只有少数人。如果传销的是假货,甚至就是个凭空捏造的数码币,那么MLM本身就成了非法行为,变成欺诈。

    阿尔伯茨是2015年5月首次接触“一币”的。当时他在传销圈已经颇有成就和名气,应邀去迪拜参加“一币”宣讲会。茹雅博士一番令人热血沸腾的宣讲和君临天下的气场征服了传销老手,“穿得像公主,张口闭口是金融革命”!

    他当即决定,自己网络中所有的下家全部改卖“一币”,别的都停下。第一个月,凭空赚了9万欧元,很快每个月进项就超过100万欧元,最后逼近200万欧元。

    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问题出在哪里?

    阿尔伯茨两口子卖币挣的钱60%是现金支付。但他们决定拿出一部分钱买更多“一币”。

    他算过,要成为地球首富,需要有1亿枚“一币”,这样等币价涨到100欧元时,他就比比尔·盖茨更有钱了。

    阿尔伯茨现在知道真相了,内疚吗?

    不内疚,但觉得有责任。“不能因为相信什么东西而受指责。我根本不知道那是假的。我连区块链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能有什么疑问呢?”

    他不会去寻找茹雅博士。他在江湖时间不短,知道孰轻孰重。

    他对记者提到“黑势力”,“势力很大的人物”,但话就此打住,怕给自己惹祸。

    寻找茹雅博士

    大家都在问茹雅博士在哪里。乌干达一个贫穷乡村的村民们也在问。

    乌干达坎帕拉一个贫穷村落的护士普鲁登斯从城里人那里听说了”一币”,便向急于摆脱贫困的村民推介。

    大家都买了这个币,指望着兑现后翻身脱贫,结果茹雅博士失踪,兑现成了泡影。

    夫妻反目离婚,家破人亡,孩子被迫辍学,小买卖关张,因为卖了牲口买“一币”而无法耕作的……记者巴特列特找到他们,听到、看到了“一币”造的孽。

    很多人至今还蒙在鼓里,不知道那是个骗局,根本没有加密数码币。

    很难确定茹雅博士的天才骗局圈了多少钱。得到的文件显示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总共骗了40亿欧元,也有不止一个人说多达150亿欧元。

    美国FBI在找她,记者也在找她。

    记者们都知道,跟着钱的脚印走没错。巴特列特和凯特去向专门研究灰色市场的专家布劳尔( Oliver Bullough)请教,怎么才能寻着钱的脚印找到茹雅博士。

    灰色市场是世界上超级富豪和犯罪分子藏匿财富的地方。跟着钱的脚印走在这里不适用,因为这里的钱没有脚印。

    这些钱确实存在,也可以用,比如用来买豪宅,影响政局,等等,但警察或记者找来时,它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钱没有脚印

    因为这些财富可以痛过极其复杂的公司架构变得时隐时现。

    “一币”的公司结构是这样的 :茹雅在索菲亚市中心买了幢豪宅。技术上讲,它属于一个叫“一地产”(One Property)的公司。这个公司由另一个公司拥有,那个公司叫风险有限公司(Risk Ltd.)。风险有限公司的老板是茹雅,但被转让给了一些姓名不详的巴拿马公民。不过,管理风险有限公司的是一家叫Peragon的公司,而这家公司的母公司,Artefix,是属于茹雅的母亲维斯卡的。2017年,Artefix被转让给了一个20来岁的男子;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布劳尔说,这种事情在灰色世界太普遍了。而且,英国的法律有不少漏洞可供犯罪分子钻,让他们的非法所得成为合法财富。

    当然, 灰色世界不是吃素的。它会用各种方式警告试图进入这个世界的努力。尤其是涉及数十亿欧元财富的骗局,很危险。

  • 松下将撤出半导体业务 卖给台湾企业

    松下将撤出半导体业务。该公司将向台湾的新唐科技出售业务公司的股权。松下的半导体业务持续亏损,一直力争重建,但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销售减速成为放弃维持业务的导火索。此前日本大型电子企业曾席卷世界半导体市场,但被展开积极投资的韩国和台湾企业夺走份额,丧失了竞争力。随着松下撤出,日本的半导体业务的重组将告一段落。

    松下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京都府长冈京市)

    松下将出售从事半导体开发、制造和销售的全额出资的松下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松下半导体解决方案出资49%、以色列半导体企业TowerJazz出资51%的合资公司松下TowerJazz半导体公司在富山县和新潟县总计3家工厂生产图像传感器等半导体,这项业务也将放弃。

    松下1952年与荷兰的飞利浦成立合资公司,涉足半导体业务。在日本国内外扩建工厂,用于自主生产的家电等。1990年前后,松下在半导体销售额上曾跻身世界前10强,但随着韩国和台湾企业崛起,业绩持续恶化。

    再加上电视和数码相机等的销售减速,工厂的开工率下降,2014年将富山和新潟的3家工厂改为与TowerJazz共同运营。还关闭了位于冈山县和鹿儿岛县的工厂。今年4月,松下宣布向罗姆出售部分业务,一直力争推进重建。

    着眼于新一代汽车的普及,松下最近一直在加强用于电动车的电池管理的半导体等车载业务。不过,半导体业务的核心企业松下半导体解决方案的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销售额为922亿日元,营业损益为亏损235亿日元。2019财年(截至2020年3月)将半导体业务扭亏为盈定为必达目标,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需求低迷等影响,难以实现盈利,因此决定出售。

    松下2019财年的营业利润预期为同比减少27%,降至3000亿日元。为了提高全公司的盈利能力,松下力争“消灭亏损业务”(社长津贺一宏),近日刚刚决定在2021年之前撤出亏损的液晶面板业务。该公司将加快亏损业务的出售和撤出。

    新唐科技的两大业务支柱是用于控制电子产品的MCU(微控制单元)等自主产品和来自其他企业的代工订单。2018财年(截至2018年12月)合并销售额同比增长9%,达到100亿新台币,净利润增长3%,达到7.11亿新台币。该公司将面向汽车和工业的业务定位为今后的重点发展领域。

    台湾的半导体存储器企业华邦电子持有新唐科技的约6成股权。新唐科技2008年以运算处理相关业务从华邦电子剥离的形式拆分和独立,2010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新唐将借助丰厚的资金实力,把技术实力深受好评的松下的半导体业务纳入旗下。

    松下总部(大阪府门真市)

    此前日本企业曾席卷世界半导体市场。美国调查公司IC Insights的统计显示,从各国半导体市场份额来看,日本1990年掌握49%。不过,由于投资判断迟缓和业务重组等原因而陷于被动,在韩国和台湾企业的攻势下,日本2018年的份额降至7%。在美国高德纳发布的世界半导体企业前10强中,2018年已没有日企的名字。

    NEC和日立制作所的部门合并后设立的尔必达存储器2012年陷入经营破产。合并日立制作所和三菱电机的半导体部门而成的公司与NEC电子合并业务、于2010年启动的瑞萨电子2019年1~9月转为营业亏损。如今仍以积极投资显示存在感的只有专注于图像传感器、掌握全球份额5成的索尼。

  • 日本和牛价格涨不动了

    高级食材和牛的价格上涨势头暂歇。进入2019年度后价格持续低于上年。更关注价格的日本消费者对高价和牛敬而远之,另外零售店和餐饮店也增加了其他品种的牛肉。由于价格持续维持在高位,和牛的供给增加,供需趋缓。受牛犊的价格上涨影响,养殖和牛的农户面临着成本增加的状况。如果和牛价格下跌,农户的生产意愿将降低,可能再次出现出货量减少,价格上涨的情况。

    作为指标的东京市场A4级别和牛(去势牛,加权平均)2019年4~10月的平均价格为2397日元/千克(约合人民币154.17元),同比下降23%。

    日本自主培育的品种、脂肪较多的黑毛和牛方面,持续增加的访日游客消费量等构成支撑,最近几年的价格为每千克2500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60.8元),保持在历史最高位。 

    不过,由于价格太高,日本国内的消费不振。畜产相关人士表示,“已经不是普通家庭承受得起的价格”。东京都内某超市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和牛价格是店铺方面勉勉强强可以承受的水平”。即使是在富裕阶层较多的百货店,“购买高价和牛的也基本上都是中国人”(采购负责人)。

    和牛肉

    批发商表示,“2~3年前批发商和超市还能忍痛购买,但是现在却接受不了高昂的价格,正在减少采购”。批发商和超市正在增加采购和牛与奶牛的杂交牛,用来代替和牛。与和牛相比,杂交牛的价格便宜3成左右,脂肪含量适中,很受欢迎。批发商表示,“主要客户超市方面正在转为采购杂交牛”。

    此外,消费者的喜好发生变化也成为原因之一。伴随着养殖农户的努力和品种改良,成交价高的最高级别“A5”黑毛和牛的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度和牛(去势牛)中,A5级别占41%、首次超过A4(38%)。

    不过,最近选择瘦肉的消费者出现增加,脂肪较多的牛肉与消费者的嗜好背道而驰。东京都内的一家高档烤肉店表示,“点霜降牛肉的消费者正在减少”。

    脂肪较多的牛肉增多、稀有性降低似乎也成为消费不振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和牛消费放缓,另一方面和牛的出栏头数却持续增加。曾经农户减少、和牛的出栏头数减少是近年来和牛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但由于最近价格持续走高,农户的生产意愿增强。

    日本政府也为了强化生产基础,对农户提供支援。结果,2019年4~10月的屠宰头数(和牛、去势牛)为12.1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2%。

    如果和牛价格下降,养殖和牛的农户的收入很可能减少。一方面,生产成本却出现增加。据日本农畜产业振兴机构统计,2018年度黑毛和牛的牛犊均价为1头76.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93万元),比5年前上涨了34%。岩手县的养殖农户表示,“出栏1头只能获得约5万日元的利润。如果牛的评级不好,有时甚至会亏损”。

    如果和牛价格持续下跌,农户减少,和牛的出栏头数很可能再次转为减少。中日两国政府日前就推进重启日本牛肉对华出口相关程序达成协议,日本国内期待这将推动日本的牛肉出口。从长期来看,如果和牛的生产基础弱化,不仅出口将放缓,还可能陷入日本国内和牛价格再次上涨、消费减少的恶性循环。

  • 澳洲西太平洋银行洗钱丑闻 2高层双双离职

    澳洲西太平洋银行洗钱丑闻 2高层双双离职

    澳洲西太平洋银行上周被爆出澳洲史上最大洗钱丑闻,被指控违反洗钱法规2300万次,西太平洋银行25日宣布,执行长哈泽尔将辞职,董事长马斯泰德也将提前退休。

  • 澳央行行长:不太可能出现“负利率”

    澳大利亚央行行长菲利普·洛(Philip Lowe)表示,澳大利亚不太可能出现“负利率”的情况。如果利率降到零以下,市场信心和经济活动就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周二晚,央行行长在悉尼举行的澳大利亚商业经济学家年度晚宴上发表讲话时说,澳大利亚的利率有降至零以下的可能,但同时表示,利率更有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低水平”。

    他在谈及央行使用所谓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可能性时说:“我们无意通过量化宽松计划,直接购买私营部门资产”。

    “澳大利亚资本市场没有任何功能失调的迹象”,因此,目前没有必要通过“公共部门实体对私人市场进行重大干预”。

    他还表示,澳大利亚经济的预期增长会好转,2021年将达到3%左右。

    一些经济学家预计,明年初(最有可能是2月份)将再次下调现金利率。

    但央行行长表示,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负利率”措施是否有成效“尚不清楚”。

    “证据表明,[负利率]可能鼓励家庭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人们若担心退休后收入可能会降低,就更会如此” 。

  • China’s divorce rate is spiking because women no longer have to accept unsatisfying marriages. This should be celebrated, not stifled

    • Due to amended laws and declining stigmas, women are the main initiators of China’s climbing divorce rate
    • Alarmed authorities are now taking countermeasures, but women’s freedom should not be sacrificed for ‘social stability’

    During many of my parents’ arguments, my mother used to say, pointing an accusing finger at my father: “Marrying you is the worst thing that happened in my life!” I’ve always been sympathetic to her since my father was indeed a lazy, feckless and ill-tempered man.

    Yet, mother never contemplated divorce since she held the traditional belief of “marry a dog, stay with a dog; and marry a rooster, stay with a rooster”.

    Women in China were only granted the right to divorce in 1950, when the victoriou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troduced the New Marriage Law. Throughout the Mao era, only a small percentage of women exercised that right, and usually for political reasons.

    But things are changing in China. In fact, a soundless revolution is playing out. In early November, Zhou Qiang, the president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revealed in a speech that roughly 74 per cent of divorces in China are initiated by women.

    I raised a toast with my daughter over the news. I regard it as an achievement in the liberation of Chinese women because they are now more assertive in pursuing what they want. They are no longer willing to put up with an unhappy marriage, the way our mothers did. The trend of women seeking a divorce runs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here women are expected to stay in a marriage, good or bad.

    Three years ago, Ye Hong, a 38-year-old artist, divorced her civil servant husband, after an accidental discovery of pornographic images on his computer. She was shocked. Her mother, who had endured her artist husband’s numerous affairs, urged her to think about their young son and her “dim prospect” of remarrying in middle age. But Ye asked for a divorce. “I cannot stay with a man for whom I’ve lost respect,” she said.

    Her marriage lasted 13 years. Many unions in China don’t last that long. In his speech, Zhou Qiang mentioned that the so-called “seven-year itch” has become a “three-year itch” in China as plenty of marriages unravel quickly.The divorce rate has rocketed in the reform era. The “crude divorce rate”, which measures the number of separations for every 1,000 people, was only 0.018 per cent in 1978, the year China introduced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ies which have transformed the nation, and has since leapt to 0.320 in 2018, a record high.

    The rate accelerated after 2003, when China made the divorce process easier and faster, including scrapping the employers’ approval requirement. In 2016, 4.2 million couples, mostly urban dwellers, went their separate ways.

    Although gradually easing, there’s still stigma attached to divorce. My mother never told the neighbours about my divorce, which took place almost 14 years ago. “Why should I hang out the dirty laundry?” she would say. For her, divorce was a disgrace for the woman and her family. Luckily, these days, her view has become less common and divorce is more tolerated, especially in cities.The rising number of divorces has apparently upset the authorities. Obsessed with maintaining stability, they see massive numbers of divorces as a destabilising force and have stepped up efforts at curbing the trend.

  • Russia’s VTB bank looks to China as Moscow’s relations remain frozen with West

    • Russian bank VTB hopes closer ties between Beijing and Moscow will enable the lender to expand further into China
    • The two neighbours have sought stronger economic ties following Western sanctions on Russia over the Ukraine crisis and China’s trade war with the US

    Russian bank VTB is betting on a clos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o help drum up new business, as the two country’s look to strengthen their economic ties to make up for deteriorating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has been looking to deepen its relationship with neighbouring China after Western nations, led by the U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imposed sanctions on certain sectors of the economy and on individuals over Moscow’s 2014 annexation of the Crimean Peninsula.China, meanwhile, has been keen to strengthen ties with Russia in multiple spheres in the midst of a bruising trade war with the US.

    Geopolitical issues have weighed on the Moscow-based VTB, which was added to a US sanctions list in 2014 and has been forced to cut its operations in London as a result of Brexit uncertainty. Its business also took a hit in the city due to sour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Russia last year following the poisoning of former spy Sergei Skripal and his daughter Yulia in Salisbury, which British authorities blamed on Moscow. Russia has denied the accusations.

    Riccardo Orcel, deputy chief executive and head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t VTB, said the bank’s exposure to China was limited, but it was keen to expand its business, including in areas such as financing cross-border takeovers and cross border payments.

    “For VTB Shanghai, we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plan two years ago – that plan will be completed at the end of the year with the move to our new office premises,” he said in an interview in Beijing.

    Concerned with breaching US sanctions on Russia, many Chinese banks are wary of supporting Chinese companies doing business in Russia, even when it comes to covering the basics, like sending payments, Orcel said. He added VTB could step in to provide services here.

    On top of cross border transactions, takeover deals are also a target for the state-controlled bank.In 2017, VTB agreed to lend 6 billion euros (US$6.6 billion) to CEFC China Energy for the Chinese conglomerate’s US$9 billion acquisition of a stake in Russian firm Rosneft, one of the world’s top oil producers and exporters, although the deal fell through after CEFC chairman Ye Jianming was put under investigation by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for suspected economic crimes.

  • Conor McGregor vs Floyd Mayweather – which fighting champion lives the more fabulous life outside the ring?

    UFC star Conor McGregor is known for his suited fashion, family, whisky and tattoos, while boxing champion Floyd Mayweather has his Las Vegas house, Bugatti and Ferrari cars and Louis Vuitton and Prada clothes

    It’s no secret that Floyd Mayweather and Conor McGregor are two of championship fighting’s biggest personalities. Each prizefighter may have earned his stripes in different arenas – professional boxing for Mayweather and MMA for McGregor – but the two nevertheless came together in 2017 for what was dubbed “the biggest fight in the history of combat sports”.

    Equipped with talent, fame and fortune, both fighters continue to make their mark leading lives of luxury and adventure. While Mayweather ultimately defeated McGregor in a 10th round technical knockout, both personalities left the ring with more wealth and notoriety than ever before. The big question is: who’s leading the more fabulous life?

    Mayweather, a 42-year-old American, is fabulous where it matters most: in the bank. While reportedly worth roughly US$560 million, Mayweather may have generated even more than that, given that he is also estimated to have earned a billion dollars over his career. In 2018 alone, thanks to his headline-grabbing bout with McGregor, Mayweather was the year’s highest-paid athlete in the world.

    McGregor, the 31-year-old Irish fighting champion, has crossed over from MMA to professional boxing and is flirting with an entry into the WWE. His over-the-top personality and undeniable talent in the ring have helped to also place McGregor among the highest-paid athletes in the world, earning him more than US$47 million between June 2018 and June 2019 alone.

    “The Notorious” has used his fortune to invest in a variety of high-end business ventures in the world of sports, fashion and entertainment. Earlier this year, McGregor embarked upon a new project, co-founding whisky company Proper No. Twelve. Modestly, McGregor seeks to turn Proper No. Twelve into the world’s number-one Irish whisky – giving 250-year-old Jameson a run for its money.

    Down to the way he dresses, McGregor has always had a flair for the dramatic. He’s a fashion icon, sporting sleek and stylish three-piece tailored suits in bold colours and patterns. McGregor’s fashion passion led him to introduce his own lifestyle brand, August McGregor. The company’s suits were design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designer David Heil, who has dressed the likes of Kobe Bryant, Brad Pitt and Elon Mu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