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企业换汇成本变动影响因素及应对对策分析调研报告
银行集团客户及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
关于报送银行企业报表虚假问题的调查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探究
金融危机下集团企业风险管理浅析
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个体私营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关于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型企业信贷业务的思考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苏州市外向型企业的影响及分析
小议出口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及原因
关于对在我行有信贷关系的大中型出口企业外贸发展形势的调查报告
从现金流量分析企业还贷能力
个体私营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如何有效识别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风险,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防范,进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贷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
1、银企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社会信用信息广泛分布于各金融、工商、税务、质检、海关、外经贸、法院等部门和机构,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信息共享不足。部分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存在缺乏诚信、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受利益的驱动,不惜出具假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现象,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也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助长了企业和个人造假欺骗银行的行为。部分借款人为达到融资目的,向银行隐瞒企业的真实情况,提供有利于企业的虚假信息,如虚假财务报表、行业发展状况及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等,银行通过有限的调查和信息搜集,在信息掌握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缺乏准确性的信贷决策,增大了银行防控风险的难度。
3、企业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市部分个体私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完善、报表失真、缺乏透明度,随意调整、更改报表,公司资产和个人资产界限不清,某些企业甚至根据银行、财税、企业等不同的需要编制多套财务报表,使得个体私营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存货、应收帐款、固定资产等重要财务指标真实性难以把握和判断。为获取银行的信任,企业粉饰财务报表数据、美化经营状况,而我行对企业授信、信用等级评定等信贷基础工作主要依据企业财务报表,从而造成我行不能真实评价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的财务状况。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现阶段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主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企业决策制度、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多还停留在家族管理模式,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形同虚设。在各关联企业、重要部门均由家族中的核心人物控制,由此形成了复杂的人事关系、业务关系、投资关系和财务关系。在经营决策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经营思路定位模糊,对市场信息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对人才的引进和使用还未转化为真正的自觉行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这种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易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经营管理模式僵化,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应变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下降,给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
二、信贷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
2、企业信息掌握不全不细
客户经理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中介,客户的资料收集,信息汇总,财务分析都由客户经理完成,而这些基础工作是我行整个风险控制的基础,不做好这块工作整个信贷风险管理成为“空中楼阁”。在目前的银企环境下,银行处于被动地位,企业可以通过银行间的竞争对手了解银行的信贷政策,业务重点,支持对象,而银行只是根据企业其自我披露的信息了解企业的情况,有时客户经理只能与其融资人员联系,至多与其融资经理层沟通,与企业的经营层、管理层很少接触,难以对企业作深层次沟通与了解,于细微处获取真实信息,银行往往很难直接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尽管信贷人员在贷前调查时也是绞尽脑汁,但由于企业信息缺乏透明度,有的甚至有意隐瞒一些问题,所以从实际效果看,并不十分理想,信息缺乏甚至失真,使我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失灵及失效。
3、信贷人员素质不齐
信贷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信贷资产的质量和信贷风险的防范,目前普遍存在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象,存在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隐患。信贷人员缺乏丰富的银行各项基本业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资金管理以及信贷本专业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对信息缺乏分析能力和敏锐反应,对信贷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风险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缺陷和差距。信贷人员素质适应不了企业发展的要求,有些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搞形式,也有在贷后管理中避重就轻,怕挑责任,掩盖风险的现象,加大了贷款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3、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
任何一笔贷款在出现风险之前,都会有一些异常的信号(财务指标和非财务信号变化)出现,这些信号对提示银行及时防范风险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担保情况等进行定期、连续的跟踪检查,一旦发现预警信号,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定期召开问题贷款分析会,逐户、逐笔分析出现风险预警信号的贷款,集中研究对策,并责成专人落实,以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信贷综合管理系统中增加对异常变动的预警提示功能。设定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即对贷款客户的生产经营、财务指标及其他关联指标设定风险临界值、变化范围和幅度,系统自动对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前瞻性地发现客户潜在风险并通过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前移信贷风险防线,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5、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信贷队伍是信贷经营的主体,并且始终是信贷发展的决定力量,而客户经理是贷前决策调查的第一岗,也是贷后管理的第一岗,责任重大。基层的信贷人员除承担营销、清转和管理的职责外,还要应付大量事务性工作。随着银行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客观上要求信贷人员队伍不断扩大化、专业化,若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就难以适应日益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竞争挑战。要提高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强化客户经理日常培训,注重培养提高客户经理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处理的能力,同时从制度上不断完善,堵塞漏洞,明确职责,建立激励机制,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