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银行论文调研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与案件防范理论研讨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与案件防范理论研讨目录:
    《物权法》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初探
    案件防范的三步曲
    刍议网点转型建设中的合规管理问题
    从内控制度建设看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担保圈贷款的风险防范探析
    当前我行操作风险数据监测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当前我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探讨
    当前押品评估的几点思考
    当前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
    抵押权和租赁权竞合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对操作风险防范的一些探讨
    对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的思考
    对银行操作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思考
    对支行内控防案工作问题的思考
    构建监控网络,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
    关于对评估机构押品评估情况的调查报告
    柜员心理因素形成差错浅析
    基层银行合规文化建设诌议
    加强临柜操作风险监测和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加强网点管理合力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借鉴从国外模式浅谈个人信贷的风险及防范
    潜在风险之分析-浅析潜在风险滋生的因素
    浅谈当前金融形势下如何加强信贷风险防范
    浅谈个人类逾期贷款的催收
    浅谈如何加强风险管理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
    浅谈商业银行的舞弊防范与检查
    浅谈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及控制
    浅析个人信贷产品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浅析国内外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浅析基层支行计算机系统的风险与对策
    浅析一线临柜人员的操作风险防范
    浅析银行代理理财产品销售中的风险
    浅析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案件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控制
    浅议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浅议杭州经济开发区支行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切实加强国际业务领域高风险点的风险防范
    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如何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如何营造案件防范氛围,创建案件防范工作良好环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分类及其特点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学理分析
    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实施风险限额管理 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试析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及防范
    试议商业银行结算风险与防范
    适应股改形势 构建全面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谈防范临柜业务风险
    挖掘个人征信系统信息防范个人信贷风险
    执行力要看现场力

    从内控制度建设看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近日,营业部组织参观了银行业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览,在一幅幅不光彩的画面中,有管理人员,也有基层员工。为什么案件层出不穷?除了犯罪分子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方面的缺失之外,作为企业也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弊病。
    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屏障, 内控制度建设是业务稳健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而以建立和完善科学性、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为内容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则是我们银行风险监管的基础和关键。
    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有效严密的制度体系。应当建立完善银行与客户、银行内部业务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警示教育,防范道德风险。
    一系列的案件告诉我们,当前我们内控防案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内控依然是立行之本,风险管理仍旧是银行发展永恒的主题。

    抵押权和租赁权竞合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抵押是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担保方式。由于抵押具有不转移占有的特性,抵押人对抵押物可以继续加以利用。实践中,为提高财产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产的资金融通功能,抵押人通常会对部分或全部已经抵押的财产进行租赁,或对已经出租的财产设立抵押,这就产生了抵押权和租赁权的竞合。抵押权和租赁权的竞合会产生效力优先顺序的冲突。如何处理两种权利并存时的效力先后,对承租人、抵押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影响重大,进而影响交易秩序。本文试通过对租赁权和抵押权竞合现行法律规定的利弊分析,结合租赁权对抵押权的限制给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带来的主要风险,期以从立法层面和业务实践角度提出完善建议。
    一、抵押权与租赁权竞合的相关法律规定辨析
    二、租赁权对抵押权的限制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风险体现
    三、抵押权和租赁权竞合法律风险的防范建议
    在抵押权存续期间,银行应定期检查抵押物的使用、管理、变化情况,如发现抵押人将抵押财产出租的,应让承租人出具包含将租赁转入银行指定账户、放弃对抵押权的一切抗辩等内容的书面承诺,以防范因抵押登记转正式登记或办理最高额合同续登记等原因,使原本后于前一份抵押合同设立的租赁权变为先于新的抵押合同设立所产生的风险;如发现抵押人对抵押物提供虚假信息或有违背承诺擅自出租行为的,应立即按借款合同、抵押合同的约定,采取包括要求借款人、抵押人补充担保或另行提供担保,或宣布提前到期等保全措施,尽量避免租赁权影响抵押权的行使和实现;如发现抵押人串通他人,欲通过诉讼或仲裁程序确定其不实或虚假租赁权的,银行应及时以利害关系人的身份向受诉机构申请参与诉讼或仲裁程序,或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尽量避免不实、虚假租赁权被依法认定。
    在抵押债权依法进入执行程序后,若抵押人串通他人,在抵押物上虚设优先于抵押权人的租赁权,并据此提出执行异议的,银行在执行听证程序前应及时收集并向法院提交相关抵押合同及其他项权证、抵押人财务报表及纳税资料、抵押人的书面承诺、租赁合同未经登记备案等证据材料,证明银行使抵押权的合法性和优先性,积极维护抵押权人合法权益。

    潜在风险之分析-浅析潜在风险滋生的因素

    潜在风险是伴随我们贷款的发放而存在的,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有的潜在风险因外在因素变化或银行及时采取措施而转为正常贷款,而有的潜在风险会因外在因素变化或缺乏必要的银行管理措施而形成不良贷款。分析产生和影响潜在风险的因素,主要是来自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客户经营管理变化及银行管理滞后等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变化是潜在风险产生的客观因素。
    (二)企业经营管理变化是潜在风险产生的主导因素
    (三)银行管理滞后是潜在风险控制的不利因素。
    银行在整个信贷管理中出现风险因素分析不够、信息失真、风险识别滞后、管理措施不到位或采取措施不果断等均会引发风险的产生和风险的扩大,影响银行信贷资产安全。
    银行管理滞后突出表现在:贷前调查失实,重大风险未及时进行分析和落实控制措施;贷款担保存在严重缺陷或严重不足值;企业抵押物被转移变卖或单位财产被哄抢、毁损等;对关联担保或互保严重的客户未及时控制;特别是为竞争等原因有违反操作规程、相关规定的贷款。

  • 银行年度改革发展研讨会课题精选

    把握统筹发展的辩证关系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传统银行走新路
    大个金发展战略初探
    对国有商业银行扁平化改革的思考
    二级分行财务管理集中模式改革探讨
    服务高端客户的对策与措施研究
    公司客户结构调整浅论
    关于加快我行投行业务发展的探讨
    国际业务发展调研报告
    加快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拓展,努力开辟新的业务发展空间
    进一步加大开拓优质贷款市场力度的探讨
    经济资本约束下的信贷结构调整研究
    略谈优质贷款市场竞争力提升
    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努力创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银行
    浅谈我行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竞争力
    推进中间业务发展的策略思考(资金营运处)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探讨
    我行对公存款业务发展现状及策略浅析
    商业银行县级支行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对策
    新绩效考评模式下寻求风险与效益的平衡点
    信息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优化我部人员结构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整合全行客户资源 寻找新的增长点
    从香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想到的
    对银行安全保卫工作转型的思考
    我所理解的执行力.doc
    论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doc
    浅谈办公室主任如何当好领导参谋和助手.doc
    广东分行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调研与思考.doc
    推进监督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doc

    把握统筹发展的辩证关系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要继续保持平稳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必须按照杨行长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要求,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辩证地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一、把握发展的整体性
    二、把握发展的全面性
    三、把握发展的协调性
    坚持发展的协调性,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性原理,以及不断发现和解决矛盾,实现矛盾各方面的相对平衡和统一的思想。
    四、把握发展的融合性
    五、把握发展的持续性
    持续发展的内涵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快速是要求,持续是保证,快速与持续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推进全行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发展的持续性,一方面必须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对加快发展做出长期谋划,准备进行持续的奋斗;另一方面又要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积极化解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个紧迫的矛盾,做到当前与长远、现实与未来的统筹兼顾。
    总之,把握统筹发展的辩证关系,对我行的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需要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以更广的视野,用更新的观念,研究解决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在推动客户价值、企业价值、员工利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银行安全保卫工作转型的思考

    众所周知,一个良好、安全的经营环境,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而且能够增强单位整体的竞争优势。同样,银行作为一个金融单位,其安全保卫工作走在同行业或本地区的前列,对不法分子是一种威慑震撼,对客户是一种信誉保障,对员工是一种安全保护,对社会是一份责任贡献。反之,则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觑觎对象,给刑事治安案件留下风险隐患。
    “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发展促安全,安全保发展”。在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与严峻的治安形势下,银行保卫工作如果还是跟在主营业务后面,死守“传统”,保卫干部仍然还是掌握原来几项操作技能、手段,那就落伍了。只有不断调整思路,贴近业务做保卫,跟着业务拓发展,强化综合防控能力,做强做优,创建安全品牌,营造品牌效应,银行安全保卫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思考一:有思路才有出路。保卫部门必须积极适应形势,主动谋求转型。
    思考二:有能力方敢承当。保卫干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水平
    思考三:作为强则保卫强。保卫工作必须贴近业务,积极有为
    银行保卫工作就其实质而言是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提供支持保障服务。如果脱离这个前提,就保卫而保卫,那必然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也就是说,安保工作要与工商银行业务发展、行业地位、社会责任相匹配,与业务工作一样要谋发展、有创新、有比较、求领先。保卫工作、保卫干部都必须摆脱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观念,把安保工作放到全行经营发展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只有贴近业务、服务业务、支持业务,保卫工作才算有作为,才能有作为。
    总之,只有顺应时代潮流、顺应业务需求,敢于承担,敢于发展,不断做强做优,创建安全品牌效应,有效打击犯罪,防范案件,保卫工作才能勇立潮头,有所作为。

    二级分行财务管理集中模式改革探讨

    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商业银行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全行经营方向,夯实发展基础,提高银行整体实力的重要载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日益逼近的股制改革,如何增强综合实力,顺应商业化运作要求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第一道改革门槛。财务管理模式如何围绕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三个方面: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银行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及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财务指标,二级分行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急待调整。
    一、财务管理改革方向
    随着宏观调控的要求、新的监管标准出台、综合改革的步伐加快,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职能和财务管理方法正经历着重大转变:一是实现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为辅向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重转变;二是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由核算型、分析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三是实现管理手段和方法由松散的、以权威为基础向系统的、以规则为基础转变;四是实现财务信息由分散的、封闭式向集中的、透明式转变;五是实现财务监测由静态的、事后监测向动态的、过程监测转变。
    二、二级分行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二级分行财务管理模式改革建议和思路
    (一)实施财务集中管理
    (二)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预算体系
    财务集中后,财务预算管理模式需要进行改革,财务计划的严肃性应得到强化,这是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成败的关键。

    服务高端客户的对策与措施研究(本级业务部)

    当前,银行业普遍认同一个“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为银行创造80%的利润。而我国商业银行和外资先进银行的差距之一,就表现在如何寻找这20%的客户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上。这20%的客户就是本文所指的高端客户。高端客户是各银行重点营销的对象、是相互竞争的焦点。如何巩固现有并开拓新的高端客户的市场份额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甄别高端客户
    二、两个大方面的措施
    对高端客户的优质服务要从两大方面入手,第一是从银行自身方面,树立企业形象,创立金融服务品牌,以及银行公共关系建设;第二是针对具体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措施。本章探讨第一方面的问题。
    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本文前面已经阐述对高端客户的一些微观角度的服务手段,但银行自身的服务接口(体制性问题)的优化还依赖于整合服务渠道,另外采取行业营销也是服务高端客户的重要手段。但不管如何,给客户提供满意的个性化服务是银行的梦想。
    四、引出的思考
    4.1高端客户标准是动态的,高端客户本身也是动态的。
    众多高端客户,可以称之为高端客户群或高端客户库,当中的客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应该是变动的。因此,无论是银行信息平台还是客户经理信息数据的建立和完善,都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4心理障碍
    经常说,银行不能“雪中送炭”,“银行是在晴天送伞,下雨时收伞”,显得没有情理。有时与客户(有高端客户)结下怨恨,客户当然不满意,客户经理亦会出现心理障碍。但是,当客户的融资需求银行不能满足时,客户转而求他路,这时银行就无事可做,就帮不上忙了吗?未必!
    4.6实现高端客户长久服务的进一步思考。
    高端客户是动态的。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此可以理解为高端客户也有起伏,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高端客户,我们认定为高端客户,必定是生产经营有效益,现金流量好,对银行贡献大,我们更愿意提供服务,但是在三十年河西时银行也可以想法提供降低风险的服务,说不定又来一个三十年河东了呢。所以银行要实现对高端客户的长久服务,获取长久利益,必须要突破观念,延伸服务观念。

  • 银行市场营销及创新综合营销工作探讨

    目录:
    创新营销模式确保产品销售最大化路径探讨.doc
    大客户(集团客户)营销难点及对策研究之管见.doc
    对“特约商户”加强综合营销的思考.doc
    对公务员、大学生客户群体营销服务的讨论分析调研报告.doc
    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问题的看法与建议.doc
    对黄岩支行个人业务分层次营销工作的思考.doc
    对实现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有效突破的探讨.doc
    对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多层次营销渠道的几点建议.doc
    个人贷款的前台营销与后台服务之间的辩证关系.doc
    个人住房贷款营销策略研究与创新.doc
    关于金融营销的品牌的策略探讨(金融产品开展品牌经营建议).doc
    关于市场营销管理的四点建议.doc
    加强国际业务产品整合营销提高外汇中间业务收入的对策探讨.doc
    瑞安支行施家路分理处对个人中高端客户综合化营销的调研分析
    交易心态与营销工作
    深圳分行“对公结算账户双提升”营销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广州分行“对公结算账户双提升”营销活动情况分析报告
    珠海分行结算与现金管理专业前三季度部分营销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浅谈当前激烈竞争形势下如何发挥利用产品优势赢得客户
    浅谈个人网上银行营销
    浅谈如何推进我行的综合化营销进程
    浅谈商业银行的营销创新
    浅议产品业务推广营销中的客户接受惰性
    浅议商业银行个人高端客户竞争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的营销与维护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营销策略应用探析
    试析商业银行对高校市场的业务拓展
    汕头分行营业部中高端个人优质客户营销方案分析
    谈谈常年财务顾问业务与信贷业务的关系――我行财务顾问业务的市场分析及营销措施
    拓宽理财营销思路,提升零售业务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差异化营销战略分析
    我行在厦门区域内的市场营销优劣势比较与分析
    以流程再造实现对可识别客户的再次营销
    银行市场营销策略
    银行营销理论探讨专业论文-银行三维营销浅析
    营销,一位现代商业银行家应具备的意识.doc
    忠诚度与市场营销.doc
    公务员和大学生群体营销策略.doc
    对做好公务员、大学生营销服务的思考.doc
    尝试用马思洛需求层次理论诠释目标客户分类营销.doc
    谈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消费信贷营销中的运用.doc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之我见.doc
    再谈E式营销.doc
    关于分行实施全产品营销的实践与思考.doc

    浅议产品业务推广营销中的客户接受惰性

    当我们费劲唇舌、倾尽所知将新产品、新业务的种种功能、优势、便利向客户极力推荐时,总是会碰到“哦,是吗?有这样好吗?”的质疑跟“算了,还是用老产品吧。”的挫败,这在我们的新产品、新业务营销中是不难碰到的。在我们业务产品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优异产品倍出的情况下,市场开拓却步履艰难,产品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是客户对我们的新产品缺乏需求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难看出,新业务、新产品的市场拓展乏力,往往不是因为客户没有需求或别的原因,更大部分是因为客户存在接受惰性。
    在营销推广中如何克服客户的这种接受惰性,笔者有两点想法:
    一、实行强制营销。
    二、推广亲邻营销。曾经对10个人做过一个小测试:同样一件商品,网上有一百个人说它质量不好,但你的某一亲友也买了,并夸赞它,你是否会买这件商品,有9个人回答:会。虽然这个小测试不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因此也没有很强的说服性,但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同样一个道理:对于亲近的人我们总是能给予更多的信赖。基于这点,笔者认为利用这种信赖,推广亲邻营销不失为克服“接受惰性”的一种极佳方法。我们可以以本行员工为基础,将本行员工作为新业务圈的圆心,由其试用,觉得好再把它推荐给认为有需要的亲友,再由对产品适用的亲友将其推荐给亲友的亲友,不断扩大圆的半径,以至扩大整个业务圈。
    三、创新产品业务推荐会。

    浅谈当前激烈竞争形势下如何发挥利用产品优势赢得客户

    当前银行同业不断入驻临海,使得本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商银行作为全球最获利的银行,在荣誉的同时也使得本行员工有了更大的压力。所以在平常的工作中,首先要将现有的存量客户资源牢牢把握、紧紧抓住。其次,在抓住存量客户的前提下,也要加大开拓力度,认真寻找优质的客户资源,增加新客户。在工作中要将我行优质的产品充分研究发挥,以此来吸引客户,并且以该产品为基础,另外再寻找适合的产品介绍给客户,也是给予客户优质的服务。能够将客户吸引过来就是成功的一大半。客户在使用了我行的产品,自然而然的现金流量和月底的存款也会相应进入我行。在当前形势下,可以用以下两种产品首先吸引客户。
    以上两种产品是我行给予我们员工能够成功营销的利器,这两种产品对于商家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相信在我行工作人员的大力推动下,不管是现在激烈的市场,还是将来更加残酷的竞争,都会不断取得更加好的成绩,并且得到更大的收获。作为营销一员,坚信只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大客户(集团客户)营销难点及对策研究之管见

    所谓银行大客户(集团客户)是指那些占银行客户总体数量不高,但综合回报占银行业绩大部分或具有较大盈利潜力,且附加值、忠诚度较高,并认可银行的经营模式和产品,愿意和银行长期合作的客户。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二八”客户。由于20%的大客户为所在的银行创造了80%的经营利润,成为了商业银行不折不扣的衣食父母。在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和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客户(集团客户)对于各家商业银行而言,他们已成为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客户群体,是各个商业银行争夺的“香饽饽”。同时,他们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业务需求量大、需求品种覆盖面广,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特点,也是各家银行长期、稳定的利润来源。本文拟通过对目前我行对大客户(集团客户)营销的难点进行全面剖析,从而提出一些方法策略,为我行拓展各项业务打开一条新的思路。
    一、商业银行营销大客户(集团客户)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大客户(集团客户)的主要特征。
    1、大客户(集团客户)的主要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大客户(集团客户)主要有四种形式:其一,政府职能部门;其二,契约式联结的企业集团。即参加企业集团的各成员之间,通过协议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发挥各方优势,形成集团统一管理权。其三,股权式的企业集团。即以资本作为纽带,通过集团母公司对集团成员单位的股权占有而实现对成员的统一管理。其四,家族式企业集团。从形成原因上还可分为:行业转轨型。融合经营与管理为一体的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按国家政策要求分为一个或若干个企业集团;市场发展型。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强势企业为基础,通过兼并或重组形成企业集团;政府推动型。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对辖属企业进行组合。通常,集团客户各个会计主体之间互为关联企业。
    2、大客户(集团客户)的基本特征。
    (三)商业银行营销大客户(集团客户)的现实意义。
    二、我行对大客户(集团客户)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四、加强对现有大客户的管理
    根据美国营销学者赖克海德和萨瑟的理论,一个公司如果将其顾客流失率降低5%,利润就能增加25%至85%,留住了老客户也就保证了利润来源。在现实中,挖掘现有老客户潜力要比挖掘新的大客户的成本要低的多,向现有客户推销新产品比对向新客户推销难度也要小得多。银行应当在大客户营销中首先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在老客户的维护上,挖掘它们的潜力,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
    总之,集团客户为银行所带来的利润较大,同时也隐含着很大的风险。本文结合工商银行的一些实际情况对当前大客户(集团客户)的营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集团客户是未来金融市场开放,潜在的各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竞相占有的一个目标市场,大客户(集团客户)在一个银行目标客户中的结构占比将直接影响该银行营业网点的利润来源。因此,各家银行势必要加大对大客户(集团客户)的营销力度,对大客户(集团客户)的争夺必将更加激烈。谁积极采取果断措施,率先强化对大客户(集团客户)的营销,在大客户(集团客户)的营销上狠下功夫,谁就将争得市场的先机,赢得发展的广阔前景。

  •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改革发展研讨及票据市场重点课题研究

    当前经济形势下票据业务发展探析
    当前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基层营业网点增强假票据识别能力的探讨
    国外票据市场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海峡两岸票据制度比较研究
    基于民间票据市场与地下票据市场的互补研究
    空白票据制度研究
    论电子票据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构建
    论票据行为中的表见代理
    略论票据无因性之理论基础
    票据池业务展望
    票据抗辩制度解析
    票据融资业务风险分析与防范建议
    浅谈如何有效防范票据风险
    浅析伪假票据的原因、特点和防范对策
    日本商业票据电子化的经验启示
    融资性票据的表象分析和防控
    商业票据印刷业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利率定价模式研究
    探析我国票据利率体系失衡的原因与有关设想
    我国票据市场制度变迁解析
    我国票据市场制度性障碍及其变迁路径的选择
    我国与国外票据市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优势及政策选择
    票据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和建议

    “票据市场形势与业务发展”座谈会会议材料:
    建设银行票据营业部业务发展情况及业务发展的困惑
    推行SHIBOR为基准的定价模式,促进票据业务市场化经营转型
    SHIBOR的推出与票据报价方式的转变
    理性认识与看待票据市场发展
    票据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和建议
    创新机制对票据市场的借鉴
    从近年我国票据货币市场发展的新变化看票据市场的发展趋势
    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调控对票据市场发展影响
    放松管制、开放市场,加快发展票据融资
    在创新中推动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
    拓宽视角 促进票据市场再发展
    国内票据市场发展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票据营业部改革发展研讨会重点课题研究活动优秀论文汇编1(会议材料)
    票据产品在商业银行投资产品组合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票据事业部制的想象或思考
    我国现行票据法律体系的结构、特点及其完善
    运用存货管理思路实现票据资产最优化
    票据营业部实施风险分类管理的思考
    构建和谐票据法律体系 保障票据市场稳健发展
    对我行开展票据理财业务的设想
    新形势下我行票据业务发展思路
    票据在商业银行业务资产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央行票据新政策的意义解读和完善思考
    票据融资立法问题探究
    货币经纪业的发展及其监管研究
    对建立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论跟单资料信息价值提取的必要性及方式
    我国现行票据法律体系的结构、特点及其完善
    商业银行资金池价格动态监控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初探建立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员工职业发展培训体系

    商业银行票据营业部改革发展研讨会重点课题研究活动优秀论文汇编2(会议材料)
    票据营业部操作风险管理及经济资本在其中的运用
    对我国票据交易方式创新的研究
    试论票据托管中心和票据交易平台的建设
    试论票据营业部的战略转型
    票据营业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票据资产证券化研究
    票据营业部经营体制改革发展探索
    票据融通问题初析
    关于构建票据营业部主体企业文化体系的若干思考
    票据营业部产品发展的战略构想
    对建立票据“电子托收词典”的思考
    关于票据专营机构构建票据业务利率定价机制的思考
    票据交易合同中的法律问题
    环渤海地区票据市场生态环境研究
    票据营业部未来发展之我见
    浅议票据营业部的信息化建设
    东北地区票据生态环境分析

    商业银行票据营业部年度研究课题优秀论文汇编:
    票据市场发展的顺周期效应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流程银行理论与实践初探
    我国分省票据生态运行预测和分析
    基于Shibor的利率互换定价应用
    关于2007年西南地区票据业务的调查报告
    在当前条件下对票据业务发展方向的思考
    票据市场电子化应用的思考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赢利模式的探析
    蓝海战略在票据营业部转型发展中的应用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在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中的应用
    论我国票据法与金融实践冲突及其完善

    论电子票据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构建

    电子票据是电子商务中基本的支付结算方式,而认证机构又是电子票据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认证机构,整个电子交易系统不可能建立,因此必须完善认证机构的相关立法。而在认证机构立法中,其民事法律责任的立法又是电子票据的关键性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认证机构与用户、证书信赖人之间的交易风险的分配,为各方当事人乃至立法者所极其关注。然而我国认证机构立法方面几乎是一篇空白,理论上也多是集中在对认证机构的设立、市场准入、技术标准的研究,对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研究更是语焉不详。而国外的相关立法显得比较完善,因此笔者借鉴了国外的立法成果,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试图构建我国的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本文第一部分确定了认证机构的行政性质和法律地位;第二部分介绍了美国等国家的立法,采取比较法的方法总结出各国在民事责任立法方面的一般规律;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法律制度所作的制度安排,在这部分笔者大胆引进海商法中的有关制度,如责任限制和责任基金,以完善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制度。
    一、认证机构的法律性质和地位
    二、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的国外立法举要
    (一)美国的相关立法。美国如今已有49个州颁布了与电子签名有关的法律。有少数几个州的法律只允许电子签名用于与政府机构的交易中。尽管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步发展,欺诈和财政损失的潜在风险也在增长,但是只有四个州制定了综合的法律用以规定在公开和私下交易的认证机构对信赖当事人的责任标准。犹他州在1995年就制定了电子签名法。这一制定法规定了认证机构在当事人作出证书的行为和责任标准,接着华盛顿州明尼苏达州和伊利诺斯州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立法。
    1.犹他州的电子签名法。犹他州确定了认证机构的资格标准和许可要件,并第一次承认电子签名在商业中的法律效力。除此之外,还规定了认证机构在公钥制度中的最低行为标准。最值得指出的是规定了当认证机构在发出证书时的基本义务和相应的担保,在证书上表明的信赖限度和责任,并且规定了由于信赖存在缺陷的证书所产生的损害赔偿方法。犹他州的电子签名法规定,认证机构必须通过可靠的系统(trustworthy system)提供服务。根据该法,注册了的认证机构在发出证书时必须对信赖证书中记载的信息当事人保证下列情况的准确性:
    (a)在证书中记载的信息和经认证机构确认的列明的信息的准确性;
    (b)对证书的可靠性有影响的可预见的信息材料在证书中应有所提及;
    (c)签署人已经接受证书,并且(d)认证机构的发出的证书符合本州现行法的规定。
    如果认证机构违背其保证义务而对因信赖的当事人造成损害,法律对赔偿的数额作出了一定的限制。犹他州签名法对证书引入了双重限制,即信赖限制和责任限制。对于信赖限制,该法规定依信赖行为的风险总额不得超过证书的信赖限制。
    写明的信赖程度负责。认证机构对直接损失负赔偿责任,免去了间接损失和惩罚性赔偿,也免去了利润、利息和精神痛苦的赔偿。
    2.伊利诺斯州的电子签名法1999年生效,被称为“电子商务安全法”。伊利诺斯州电子签名法与犹他州电子签名法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认证机构的免责的实质要件,即认证机构必须以可靠的方式提供服务,不是必需的。伊利诺斯州法要求认证机构以可靠的方式提供服务,但如果认证机构在其证书操作规则中有明确的声明除外。(certificate practice statement)这就是说允许认证机构改变其运营标准和以不同于法律规定的方式提供服务。伊利诺斯州法既没有明确规定担保的方法也没有规定信赖限制。然而,当认证机构在证书操作规则中没有相应的规制标准和程序,受损害的当事人可以诉之于法律的规定。
    (二)日本《数字签名及认证法》。
    (三)新加坡《电子交易法》。
    三、我国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构建

    我国票据市场制度性障碍及其变迁路径的选择

    二、制约我国票据市场发育的制度性原因
    任何新兴市场在原有体制框架内的孕育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讲都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新制度经济学根据推动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方面的差异,一般将之区分为两种基本的模式:一是所谓“政府强制型”制度变迁,即主要由政府来提供制度变迁的诱因和动力,新的制度关系作为一个由政府单方导入的独立变量强制替代原有的制度关系;二是所谓“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即以原有制度结构下各经济行为主体的自我逐利冲动作为制度变迁的诱因和动力,逐渐推进新制度关系的形成和发育,并最终达到替代原有制度关系的制度变迁目标。
    三、我国票据市场的成长路径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的现状与推动这一市场发育的既定制度变迁模式密切相关。在目前由政府强制型制度变迁模式所内生的严格金融管制环境下,票据市场合格微观交易主体难以获得成长动力和发展空间,合格微观交易主体的缺失导致政府宏观管理职能的缺失,并最终引致整个票据市场在合理配置稀缺金融资源方面的功能性障碍。
    具体来说,在推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制度转轨和市场深化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票据市场的功能定位问题。发展票据市场的意义,不应该只是体现在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和增加银行获利空间方面,更不能仅仅将之视为一个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工具和手段;票据市场微观主体的建构和深化从本质上讲是从属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金融机构都只是被动完成中央计划任务的工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虽然开辟了多个金融市场,成立了多个职能不同的金融机构主体,初步形成了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框架。但是,企业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却仍然严重依靠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金融体系。由于国有银行在现有金融管制环境下无心也无力对市场价格信号作出充分反映,所以我国稀缺金融资源的低效率配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发展票据市场,就是让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真正能够面对市场,各自以平等的地位,直接进行融资;谁的信誉好,竞争力强,市场前景佳,谁就有资格、有渠道通过票据的买进和卖出,获得稀缺的金融资源,谁不讲信用、谁不守规则,谁的票据就会被市场所拒绝、所淘汰。所以,票据市场的发育过程就是我国金融微观主体的重塑过程,同时也是现有金融体制的市场深化过程。
    3.政府在票据市场制度转轨中的职能问题。

  •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策略论文集

    探讨贸易融资、国际结算、内外联动、产品创新、风险防控、业务营销、国际化经营等多个领域的热点问题。

    ISEE系统风险控制的换位思考
    《浅谈结构性国际贸易融资的开展》
    QZ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保税物流园区开展仓单质押项下贸易融资业务的探讨
    备用信用证运用于跨国融资租赁的实务探讨
    备用信用证在国内融资中的应用和风险
    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比较优势和对策分析
    出口案例分析(境外扣费谁之过)
    从两个典型案例看股改后我行如何发展贸易融资业务
    大宗商品结构性贸易融资浅谈
    抵押支持债券清算业务浅析
    对外承包工程保函相关问题浅析
    发展边贸结算业务的几点思考
    关于出口信用证项下单据被拒付的对策分析
    关于商业银行开展福费廷业务的法律思考
    关于我行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关于我行贸易融资业务的调研报告
    规范操作,规避风险–《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解读
    国际结算方式——信用证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供应链融资分析
    江苏省进出口百强客户国际业务调查分析
    湖北分行国际结算业务思考与建议
    黑龙江分行–在中俄边境地区开办银行本币结算业务的思考
    金融全球化下的跨国银行经营
    货物收据在银行进口开证业务中的运用
    美元票据托收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欧洲对华业务“银行的银行”
    前谈当前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法律视角下信用证开证行的审单风险及银行免责
    浅谈贸易融资产品组合创新
    浅谈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浅析当前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及其风险识别与防范
    为鞍钢国贸公司提供国际结算服务的几点体会
    我行出口押汇与贴现业务的法律风险分析与控制
    物流银行-物流与资金流结合的金融创新
    新形势下拓展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思考
    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的法律问题分析
    增强涉韩国际结算业务竞争力的策略探析

    抵押支持债券清算业务浅析

    〔摘要〕抵押支持债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即“MBS”)是资产证券化的产物之一,并且随着银行竞争要求、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提高以及风险意识加强,此类债券发行规模逐日递增,目前已成为国际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出发,以实际案例为轴线,从结算角度介绍此类债券每月偿还部分本金、利息和偿还的部分本金延迟付款等特征,并对由此而引发信息反映不充分、交易调整、债券归类等风险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解决办法与措施包括:完善债券后台清算系统;加强对会计制度、准则的研究,完善会计核算办法;根据抵押债券特点,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后台操作人员的培训,提供有力的后台保障。希望从后台角度推动此类债券交易的顺利进行,为其提供更高效的后台结算保障。
    〔关键词〕抵押支持债券未偿还本金系数提前偿还风险
    目前,出于对我国金融业提高资金流动性、优化收入结构、减少风险、提升竞争力等角度考虑,市场积极呼吁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大力发展。抵押支持证券作为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登上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历史舞台。对于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我国银行业来说,积极推进抵押支持债券发展,有利于改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拓展利润来源,由单一的“存贷利差型银行”向多功能银行转换;有利于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资产风险;有利于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搭配,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提升金融竞争力。本文笔者结合美国市场发行的抵押支持债券在实际工作中清算业务处理案例,与大家一起就其主要特征和面临的清算风险进行探讨。
    一、抵押支持债券简介
    抵押支持债券是发行商从金融机构手中买入不动产抵押贷款,并按照不动产抵押贷款自身特点的不同,如利率、期限、担保情况等特点形成不同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的债券。
    在抵押支持债券出现以前,就已存在了将住房等抵押贷款转让的二级市场,用于调整不同金融机构的资本余缺。对于抵押贷款购买者来说,不仅面临复杂的法律问题以及大量抵押物所有权登记等工作,而且一般来说金额较大,将许多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大大减小了抵押贷款市场流动性。为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强市场流动性,在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基础上诞生了抵押债券最基本形式—传递抵押债券(mortgagepass-throughsecurity),即债券发行商从抵押贷款者手中收取到本息,在扣除一定的服务费用后,将剩余本息转交给债券投资人。美国传递抵押债券大多数是由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NMA或“GinnieMae”)、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MNA或“FannieMae”)或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FHLMC或“FreddieMac”)三家机构担保发行的。GNMA发行的债券由美国联邦政府做直接担保,FMNA和FHLMC发行的债券虽是机构本身担保,但是他们可从联邦政府国库借款,所以信用违约风险很小。上述三家机构发行的抵押支持债券一般称为“机构抵押支持债券”(angencymortgage-backedsecurity);除此三家以外金融机构发行的抵押支持债券称为“非机构抵押支持债券”(non-agencymortgage-backedsecurity)[非机构抵押支持债券(non-agencymortgage-backedsecurity)一般通过外部信用增强(如公司担保、购买保险等)和内部保险(如准备金、高级/次级结构)方式降低该类债券的信用风险。]。
    由于传递抵押债券一般期限较长、存在提前偿付的风险,市场为进一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期限、风险需求,在传递抵押债券基础上衍生了担保抵押债券[担保抵押债券是在传递抵押债券基础上,将债券分为不同的档次,按照档次优先级别顺次偿还抵押债券的本金。即在上一档次抵押债券偿还完本金后,才开始偿还下一档次抵押债券本金。](CollateralizedMortgageObligation,即CMO)和剥离抵押支持债券[剥离抵押支持债券是指将抵押贷款现金流细分为本金收入和利息收入,并以此为基础发.行只收利息的债券(interest-onlyclass,即IOclass)和只收本金的债券(principal-onlyclass,即POclass)。](StrippedMortgage-BackedSecurity)两大类抵押支持债券。随着信息数据技术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抵押支持债券品种不断细分,大大丰富了抵押支持债券品种,为不同的风险偏好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扩大了市场供给;同时由于抵押支持债券具有信用评级高,信用违约风险小,投资收益相对高等特点,受到了债券投资人的青睐。
    二、抵押支持债券特征
    虽然抵押支持债券种类繁多,但是从清算角度其基本特征是相同的,面临着类似的清算风险。随着抵押支持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担保抵押支持债券的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因此本文就以担保抵押债券(CUSIP:31396AJN5[CUSIPNUMBER是由美国统一证券辨认委员会(CommitteeonUniformSecuritiesIdentificationProcedures)赋予的在美国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的一种身份编码。])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抵押支持债券基本特征和面临的清算风险。
    (一)抵押债券组成要素与普通债券相比更加复杂,
    就债券清算角度而言,与普通债券相比,抵押债券要素不仅包含原始面值、利率、年付息频率、计息方式等,还包含债券现有面值、未偿还本金系数(即factor)、利息和部分本金偿还迟付期限等。

    关于将备用信用证运用于跨国融资租赁的实务探讨

    [摘要]跨国融资租赁在我国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而银行信用的介入对推动这一潜力领域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就商业银行如何将传统国际结算产品-备用信用证创新性地运用于跨国融资租赁进行了实务探讨。

    [关键词] 跨国融资租赁;备用信用证

    一、我国发展跨国融资租赁业务的需求及现状
    在国外,60%以上的企业进口工程机械、飞机船舶、车辆、医疗、通讯和信息等设备,都是通过跨国融资租赁方式进行的。跨国融资租赁已经不仅仅是承租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出租企业获取安全性较高的投资方式、供货企业扩大销售渠道的手段,而已经成为促进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市场渗透率平均达28%。可以说,其重要性仅次于银行信贷。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银行加快国际业务产品创新,寻求金融、贸易和技术更新的最佳结合点,以备用信用证方式积极介入跨国融资租赁业务,以银行信誉代替商业信用,既兼顾了交易各方利益、又拓展了利润来源渠道,无疑对各方当事企业以及宏观经济的调节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寻备用信用证与跨国融资租赁业务的结合
    (一)备用信用证的概念及特点
    3、对国内银行而言,依托自身的资金、成本及网络优势,介入跨国融资租赁这一极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从收益角度看,除获取开证手续费外,又可凭借这一纽带,向企业提供关于后续租金支付所涉及的结售汇、外汇资金风险管理、掉期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服务,从而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从风险角度看,借助银行对本地企业的本地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较为了解的优势,开证额度控制在对企业的授信额度范围内,并加强内部控制和事前审查,实际所承担的风险并不大。
    (三)实现备用信用证与跨国融资租赁的结合
    当前,在跨国融资租赁业务中存在多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但结合我国自身特点,商业银行在起步阶段不妨暂将结合点限定于普通跨国融资租赁。即,国内承租企业和国外出租企业签订不可撤销的融资租赁合同,出租企业承担购买设备的全部价款,承租企业按季或按年定期支付租金。国内承租企业向其银行申请开出一份以国外出租企业为受益人的备用信用证,用于担保企业按期支付相应本息的义务,银行按约定金额收取相应比例的开证手续费。其流程如下:
    三、商业银行实务中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防范交易风险。
    2、重视对国外交易出租企业的资信调查。银行在介入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国外代理行网络,核实国外交易出租企业的资信情况,切实规避自身风险。
    (二)规范备用信用证条款。
    在实务中,为严格界定交易各方权利及义务,规避不必要的纠纷,银行开立备用信用证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5、留足充足的清算时间。备用信用证的到期时间应长于租约的终止时间(最少应长于租约最后付款期限90 天)。为防范因国内承租人破产而形成的风险,银行也可在备用信用证中使用弥补性条款,或者使用直接付款信用证以覆盖租约的最后尾款。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供应链融资分析

    摘要:结算方式的非信用证化已成为国际结算的发展趋势,银行须从仅仅提供商品交易中的资金运作服务(传统的国际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发展到介入商品交易的全部环节,全面分析其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供应链融资的新理念。银行需要认真分析供应链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供应链融资对中小企业更为默契。银行要积极面对供应链融资创新。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 风险 风险控制 创新

    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美国管理学家史蒂文思认为,供应链就是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之间的流,在消费终端结束。供应链本身就是一条价值链,包括产品完成的所有环节,从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到顾客;供应链又超越价值链--它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来优化价值链,最大限度的创造顾客价值,实现价值链的整合。
    因此,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信托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捆绑,在有效控制授信资金风险的前提下提供的授信。

    供应链融资是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发展的结果

    供应链贸易的风险分析
    按照国际上流行的数据,虽然欧美企业贸易额的80-90%采用非信用证交易,但其坏帐率只有0.25-0.5%。从这点来看,银行对基于赊销的国际贸易进行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本身是比较低的。
    (7)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关联交易风险也是银行在提供供应链融资前需要认真考虑的风险。

  • 银行信用证业务调研分析

    目录:
    分行营业部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现状及推广分析
    关于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深圳分行2014年上半年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浅谈国内信用证及其延伸产品操作风险防范及控制
    浅析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危害及防范

    浅析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危害及防范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高科技的发展,金融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铁马金戈,纵横捭阖的时代英雄。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结算采用信用证方式都已占很大比重。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结算的50%以上采用信用证方式。但是,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和游离于基础合同的独立抽象性加重了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难度。世界各国不时有信用证诈骗案的发生,发展中国家更成为信用证诈骗的多发地区。信用证诈骗案数额巨大,危害严重,教训深刻。因此,有必要对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危害与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
    信用证(letterofcredit简称l/c)诈骗,是危害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其产生与信用证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伴随着信用证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国际犯罪形式。信用证诈骗犯罪既离不开信用证这个犯罪对象,也离不开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这个特定的犯罪领域。所以,要研究信用证诈骗犯罪,必须首先了解信用证及其在赖以生存的金融市场中的运作程序。
    信用证方式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异地、异国间贸易中存在的双方不信任与欺诈行为,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项制度可以完全防止欺诈,因为总会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信用证方式本身也不能完全避免欺诈。因为信用证的作用,仅是在双方有“信用”的前提下给以保障:对卖方是获得出口项下的货款,对买方是得到与合同相符的货物。而“信用”、是不能防止欺诈的。
    一、信用证诈骗的原因
    信用证自身存在的理论上的缺陷(即“独立抽象性”原则)是造成信用证诈骗的主要原因之一。信用证是针对单证文件而非货物。这一基本原则体现在ucp500(国际商会1993年修订本《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的简称)第4条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有关各方所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及/或其他行为。”但单据文件极易伪造。在印刷业发达、便利的今天,伪造美钞、名画已能以假乱真,伪造与信用证要求相一致的提单等单证文件则更为容易,也更容易成功。提单是一种物权凭证,所以,有人形容提单是一把打开浮动黄金仓库的钥匙,而伪造提单比伪造名画容易得多。那么,在信用证方式下,卖方以假单证特别是提单行骗,说明货物已经付运,其实没有这回事,银行仅机械地“审核信用证规定的所有单据,以确定其表面上是否与信用证条款相符”(ucp500第3条)后即支付货款,毫无义务核对受益人(卖方)所提供的单据的实际真实性,这对买方是很危险的。
    根据ucp500,对单据的正确与否,银行只要认定其“表面相符”便没有任何责任。ucp500第15条规定:“银行对于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伪造或法律效力、或单据上规定的或附加的一般及/或特别条件,概不负责;对于单据所代表的货物的描述、数量、重量、品质、状况、包装、交货、价格或存在,或货物的发货人、承运人或保险人或其他任何人诚信或行为及/或不行为,清偿能力及资信情况等,也不负责。”这一免责条文清楚强调银行对于假单证不负任何“把关”责任。除非是单证表面已可看出有“假”,但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二、信用证诈骗的危害
    信用证方式本身不能防止欺诈,非但如此,它脱离于实体经济的独立自主性的交易规则与程式反而给不法分子进行信用证诈骗提供了可以利用的间隙。
    近几年,日益严重的信用证欺诈案,特别是备用信用证欺诈问题,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国际司法机构的关注。
    三、信用证诈骗的特点
    (一)国际性
    信用证支付是国际贸易支付的主要方式之一。国际贸易是在世界各国间进行的,跨洋越界,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一般涉及两个以上国家,若是转手贸易或转租船舶,则要涉及多个国家。
    (三)多重非法性
    四、信用证诈骗的防范措施

    深圳分行2014年上半年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国内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依照申请人的申请开出的,凭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支付的付款承诺。国内信用证业务是解决产业链上客户资金结算、融资需求而设计的一项新产品,能够非常方便的为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资金结算提供产品支持,并且贸易双方在国内信用证项下都可进行方便的贸易融资。国内信用证业务还是一种银行参与监管,确保资金支付在交易正常完成后进行的产品。在交易双方没有合作基础条件下,这种产品也能促进贸易的开展。为丰富银行结算产品种类,适应国内贸易活动需要,满足客户使用国内信用证结算的服务需求,今年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将国内信用证业务作为一项重点突破的国内贸易融资产品,进一步加大了产品推介和业务培训力度并取得初步效果。现对建行国内信用证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查,以持续推进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目前工行深圳分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开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工行深圳分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开展的基本情况
    2.通知和委托收款业务
    3.国内信用证项下的融资业务
    (二)深圳工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客户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近年来工行不断加大结算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宣传力度,在传统结算方式的风险防范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对国内信用证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宣传推广和业务培训力度尚待加强。
    2、融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浅谈国内信用证及其延伸产品操作风险防范及控制

    国内贸易融资是我行目前主推的金融产品,对我行开拓新的信贷市场,实现信贷结构调整,减少经济资本占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收益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其中国内信用证及其延伸产品是其中基础性业务,面对新业务如何防范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国内信用证及其延伸产品进行回顾,分析操作流程,找出目前我行风险防范存在的薄弱环节,从操作流程与贷后管理相结合等多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更好的发展该项业务抛砖引玉。
    一、国内信用证及其延伸产品回顾
    根据文件定义:国内信用证指开证行依照申请人的申请开出的,凭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支付的付款承诺。其有三个特点一是处理信用证业务时,不受买卖合同约束;二是银行履行义务的承诺不受申请人与开证行、申请人与受益人之间关系的制约;三是银行处理的只是单据,而非与单据有关的货物。
    以延期付款信用证为例,其主要环节如下图:
    二、关键环节及操作风险点分析
    三、单证下下货物的流转过程,确保单据流、物流及现金流相互一致。该环节主要还是依靠调查、审查环节去落实。
    由于我行的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刚刚起步,在人才队伍、业务支撑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着种种薄弱环节,也就是操作风险点,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二是中台支持薄弱环节。
    三是后台管理薄弱环节。在业务的后评价环节也还比较薄弱,在没有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的国内信用证及其延伸产品流程及操作等各方面的培训的条件下,要很好的监测和检查并发现问题,笔者以为还是会有漏网之鱼的。
    三、操作风险防范及控制
    通过前面的分析明晰了关键环节,也指明了我们操作风险防范的方向,即抓住三个环节的风险控制:1、业务准入环节-严格准入;4、业务过程跟踪监控环节,物流和资金流相结合。
    1、有的放矢,全面培训。新业务的推广,加强培训力度是有效措施。
    4、风控务实,强化监督。

  • 信用卡业务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研究探讨

    目录:

    关于牡丹卡汽车分期付款业务的风险分析.doc
    简述银行卡业务发展中的部分风险现象.doc
    浅析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的操作风险.doc
    试谈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风险控制的难点及措施.doc
    信用卡操作流程信用风险控制问题探讨.doc
    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国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就占其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7成。目前我国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信用卡与百姓的生活日益密切,信用卡总量在快速增大,信用卡业务在各商业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增加,甚至连国际上一些知名的银行及信用卡公司也看好我国信用卡大市场。诚然,信用卡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为拉动消费、创造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贡献突出。但随着信用卡的普及,目前在有的城市,犯罪分子利用信用卡犯罪的增加,恶意透支的增加,以及银行自身信用卡业务操作风险的增加,再一次提醒我们,应该充分关注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注重防范信用卡业务风险,推动信用卡业业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信用卡风险之所以会发生是与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不完善息息相关的,因而只有先认识到目前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清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才能进一步减少信用卡风险给银行造成各种损失。
    一、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信用卡风险往往具有涉及面广、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等特点,使得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对银行具有重要作用,其实不论是在信用卡风险发生前还是在风险发生后,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都很有必要。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工作人员调查不到位。银行工作人员在办卡一开始,就对信用卡风险的第一步识别、分析不到位。有些银行工作人员因片面追求发卡量和市场占有率,而往往对申领人的资金实力等情况没有详细摸底,也未进行严格审查及评估鉴定,从而形成信用卡风险。还有银行工作人员凭关系、人情办卡,仅凭着关系好、往来密切而发卡。只注重做卡人目前的经济状况,却对持卡人将来工作、收入、社会地位的变化未做进一步的了解与审核,这样同样没有认清对方的资金实力,易造成风险。其实这样不仅加大了银行的做卡成本,也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成本。
    (四)银行内控文化缺失。表现在银行内部操作各环节控制不严以及银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对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不利
    1.银行内部操作各环节控制不严。
    (二)建设高效、明朗的企业内控文化
    一个企业需要活力,需要一种共同的文化理念来引导,其中企业内控文化也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化问题就是人文环境问题,企业文化犹如空气,即使看不见,但无处不在,并且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行为。
    (六)加强风险防范服务
    习惯于现金支付的国内公众对信用卡的使用方法和潜在风险并无充分了解,风险防范意识普遍薄弱。银行有责任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将信用卡的风险环节和注意事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告知客户,并提供各种方便的联络方式,为客户提供风险防范服务。银行可以通过为客户制定取款短信提醒的方式向其告知他的信用卡取款情况,这样可以让客户对自己的资金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万一有信用卡资金被盗取的现象发生,客户也能及时发现,从而减少信用卡风险的发生。
    (七)加强风险管理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我国的外卡收单业务发展迅速,出国使用信用卡的人也大量增加。因此,各发卡和收单银行应当积极与国际信用卡组织加强业务交流与合作,互相交换和通报最新的信用卡风险信息和案例,并与国内外相关执法机关密切配合,打击信用卡犯罪。同时,国内银行特别需要向境外发卡机构、国际信用卡组织以及成熟的风险管理系统服务商等学习,以促进我国信用卡业务的成熟与完善,进一步提高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

    信用卡操作流程信用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近年来,我行信用卡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信用卡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人员基本保持不变,信用卡操作流程又基本保持传统的受理、审核、催收模式,工作量成倍增加使信用卡风险控制制度无法有效执行到位,带来了信用卡较多的风险敞口,其中控制难度最大的是客户信用风险控制问题,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和风险控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年以来,我行信用卡发卡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但不良透支率也一直属全省最高,经过3季度信用卡不良透支的专项整治,9月末信用卡不良透支率还是达到2.7%,超过省行2%控制线。
    一、我行信用卡业务受理、审核、催收流程现状分析
    该流程存在的问题:1、责任不清。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出现问题由谁负责,责任认定出现真空;2、根据目前人员安排,市分行个金部只能安排一名调查人员和审查人员,按照正常工作量,一天业务量应在100张以内,而在业务旺季,每天业务量达到3到5倍左右,由于长期超强度工作,信用卡审核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打电话见证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形同虚设;
    因此,从目前的信用卡流程看,对信用卡客户的信用风险判断主要集中在市分行调查岗,在目前信用卡快速发展情况下,中后台信用卡调查量急剧增大,对客户的调查主要依赖电话调查,调查工作难以到位,对客户的把握了解主要依赖前台营销、受理人员提供的客户信息,受理、营销前台如果不进行有效把关,是无法有效控制信用卡的信用风险的。
    二、调整流程、明确责任、标本兼治,
    信用卡业务作为零售业务,具有单笔授信额度不高、业务量大、真实性调查审核难度大等特点,因此,作为资产业务,要把风险控制在我行可以容忍的范围,既要考虑受理人员见证客户资料的可操作性、又要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需要我们对以往操作流程进行重新审视。
    信用卡受理环节:受理岗,仅审核资料的完整性是不够的,受理岗直接接触客户,掌握客户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要求以规范的流程传递给市分行调查岗和有关审核人员,从客户信用风险看,主要存在“黑中介”风险,客户本人提供虚假资信证明套取高额授信等,这类风险容易出现在客户(或他人代理)主动上门办卡,我行受理人员又不了解客户的情况下发生。因此,我们考虑支行设立信用卡初审岗,对客户(或他人代理)主动上门办卡的,要求受理人员对客户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审核,同时支行信用卡初审岗换手联系相关人员进行见证。我行主动营销的客户可以由受理人员对客户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见证,如与原件核对、电话见证等手段,并如实填写见证表。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受理岗和信用卡初审岗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尽可能在受理环节尽可能提供客户有效的信息,同时要求支行相关岗位尽职做好相关工作。

  •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理论及实务探讨

    目录:
    民生银行推广风险导向审计的难点问题和对策
    关于青岛分行离任审计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关于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及方法的思考
    浅析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析内部审计在防范和查处舞弊中的责任和作用
    浅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浅议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探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有效沟通
    探讨我行内部审计转型之路
    探索热点业务审计新路

    探索热点业务审计新路

    通过排查、控制新兴热点业务风险点,探索新兴热点业务的开拓与内部控制的契合点,对其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从现有内控制度、经营理念、组织机构框架等角度进行了剖析,提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建设性意见。
    一、强调“三个贯彻”,做好审计选项的组织工作
    二、落实“三个有效”,做好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由于系列审计涉及新兴业务,同时领导对项目的要求又十分高,习惯于靠文件和经验打天下的审计人员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针对此现状,审计前着重抓好了培训工作,落实了有效的自学、互学和专家教学。
    1、围绕制度办法开展有效的自学。审计实施前,首先由各主审人联系相关业务部门和通过内部网上查找,搜索最新的业务文件,打包发给各位审计人员进行自学,要求掌握相关业务流程,并能把握其中的关键点和风险点。
    3、围绕审计方案开展“专家”教学。本次系列审计学习阶段的重点是邀请专业老师针对审计方案进行集中授课,并纳入2014年审计培训的计划中。主要邀请了国际业务部、信贷管理部、个人业务部进行了“贸易融资业务”、“抵(质)押物(权)价值评估”、“个人经营性贷款实务”等三个培训班,审计人员27人次参加了培训。对于此项工作,专业部门十分重视,指定业务能手,专门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前又对讲稿进行了多次修改,上课效果极佳。
    三、探讨“三个方式”,做好审计手段的综合运用
    为更好地体现“谋士”和“顾问”的作用,系列审计特别强调了以为新业务提供风险控制服务为目的审计理念,采取了多种审计手段,除采取常规审计外,还采取了非现场审计方式和审计调研方式。
    三是注重挖掘问题深度。
    四、运用“三个视角”,做好审计问题的合规分析
    对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分析和提示,是审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和重点。我们在系列审计中,强调了审计分析和风险提示,坚持以有利于业务发展的视角、有利于合规经营的视角、有利于风险防范的视角分析审计发现问题。
    五、坚持“三个提示”,做好审计结果的合理利用
    1、向被审计行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系列审计共累计向20个行部提出整改意见82条,被采纳82条。建议的内容覆盖了操作修正、流程再造、制度完善等多个方面。由于分析到位,措施有效,受到被审单位的欢迎。
    3、向上级行提交我们对相关业务审计检查方法的经验。如审计人员通过总结本次审计的操作经验撰写了“个人贷款中对自雇人士收入证明真实性调查的几种方法”分别被总行和省行采纳。

    探讨我行内部审计转型之路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我行要从本土银行向国际一流商业银行和最受尊敬的银行转变,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专业框架与实务标准,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层次,构建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要求,具有中信特色、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内部审计体系。

    一、转型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转型与发展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国际内部审计发展历史,经历三次转型:第一次是组织上转型。
    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表明,转型与发展是世界经济金融舞台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不断提升的成果结晶,是现代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管理法则。
    (二)转型与发展是适应金融监管环境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日益完善,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先后颁布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条例》、《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等法规。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经验,要求必须把内部审计纳入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因此,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和接受资本市场监督的客观要求。
    (三)转型与发展是实现银行价值增值的要求
    因此,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既是历史的进步,又是形势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

    二、我行内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行内审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国际一流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审计目标单一,咨询职能有待加强
    (四)审计资源配置不足,影响审计的质量

    三、转型与发展的思路
    (一)审计理念由监督制约向管理咨询转变
    IIA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
    (七)审计技术由手工向信息化转变
    (八)审计队伍向高素质人才的组织结构转变
    要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标,审计队伍必须向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组织结构转变。一是建立内审人员与银行各管理层面优秀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每年应确保10%至20%的审计人员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与支行之间进行定期轮岗,一方面用懂管理、会分析、熟悉业务的复合型综合素质人才充实更新审计队伍,保持内部审计与业务发展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将优秀的审计人员交流到业务部门和支行进行业务管理工作,强化业务部门的合规经营理念,促进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四是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准入机制。制定内部审计人员任用规定,建立内部审计资格认证制度,只有通过资格考试的人,才能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 区域行业调查及银行的信贷行业政策、信贷风险调研报告

    一、风电、光伏市场及我行信贷业务机会分析

    概要
    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中煤电占到约80%,在面临越来越大的碳减排和环境压力情况下,电源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我国风电资源丰富,可开发风能达到7~12亿千瓦。《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计划至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1.5亿千瓦,比现有规划的3000万千瓦大幅提高。
    我国风机整机行业基本已形成寡头垄断局面。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三大整机龙头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57%,但近年由于整机市场的产能扩大较快,风电整机市场已现产能过剩。但同时,我国风机核心配件如轴承、风箱等仍大量依赖进口。
    目前投资风电场的运营成本约为0.5-0.6元/kWh,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确定的上网电价,加上CDM项目带来的0.07-0.1元/kWh的收益,在发电小时数达到2000小时以上时,风电场运营商已经可以实现保本微利。

    二、无锡支行关于造纸行业情况调研报告

    一、无锡市经济金融概况

    近年来,无锡经济发展迅猛,13年实现GDP总量356.4亿元,财政收入50.11亿元,在全国百强县评比中名次不断提升,2013年排名第28位。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给金融业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14年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04.42亿元和 395.61亿元,比年初增加106.89亿元和120.44亿元。

    二、当地造纸行业发展概况

    三、无锡造纸行业金融业务概况

    作为当地第一大行业,无锡各家金融机构纷纷参与竞争,造纸行业金融业务稳居各行业之首,且造纸行业客户能为各家金融机构带来存贷款、票据、国际结算等各项业务,也成为当地银行综合回报最高的行业。

    四、对我行造纸行业政策的建议

    对照我行造纸行业政策,包装用纸生产企业适度进入类客户准入标准为产能40万吨及以上(较13年15万吨的准入标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单条生产线产能10万吨及以上。但从富造纸行业现状看,目前340余家造纸企业总产能约700万吨,平均每户产能2万吨,规模普遍较小,产能40万吨以上的仅正大纸业1家,单条生产线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20家左右。由于准入标准相对较高,目前支行在办理业务的17家造纸企业均不能达到适度支持类标准,行业分类均在维持类或限制类,市场占比无法进一步提高。因此,建议如下:

    1、适度调整无锡区域内包装用纸生产企业准入标准。考虑到无锡造纸行业的传统产业集群优势,建议对无锡区域内包装用纸企业总产能按13年准入标准(15万吨)掌握,单条生产线产能由10万吨以上调整为5万吨以上。

    2、将名单准入审批权限转授省分行,报总行备案,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从同业情况看,他行名单准入权限均在省级分行及以下机构。

    三、对杭州余杭休闲用品礼品行业的调查分析

    余杭休闲用品礼品行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外贸公司承接加工订单开始,到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三大休闲用品生产基地之一,已有产值超亿元企业14家,包括永强、临亚、正特、东海翔、三佳、瑞泰、立发等一批知名龙头骨干企业。

    1、休闲用品产业的一些优势

    品牌优势

    近年来休闲行业的质量、品牌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该行业先后荣获2个中国驰名商标(正特、临亚)、4个浙江省著名商标(正特)及名牌产品(永强、正特、临亚)。在德国科隆、美国盐湖城和德国菲德列斯哈芬等市举办的全球性的大型户外用品、体育、野营、花园用品博览会上,余杭市参展规模大、产品多,受到采购商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多家企业已成为国际大型连锁商沃尔玛、家乐福的长期供应商。

    规模优势

    骨干企业优势

    成本优势

    2、宏观环境对休闲用品礼品行业的不利影响

    国内市场开发面临的难度

    休闲用品对于国内消费来说,仍是个奢侈消费品,需要有庭园、车辆及较好的居住环境。从永强、正特集团国内市场开发情况来看,休闲用品国内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国外的市场价,其中原因在国内高端的休闲用品仍属于休闲奢侈品,买得起的不在乎物贵。与国外市场不同,国内休闲用品市场的销售渠道不畅,开发难度较大,主要是没有形成大型的营销网络,缺乏中国营销商。单纯依靠企业直接进入市场,加上单批运量较少运输成本高,以及国内销售资金周转慢等因素,制约了国内市场的开发。

    企业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两条腿走路”是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休闲用品礼品产业发展方向

    余杭休闲用品礼品企业在总结近年来走出去的成功经验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涉外会展平台,巩固欧美等传统市场,提升对欧美传统市场产品的档次;今年以来加大对中东、南非、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利用参加国内专业家装、房地产及消费品展会平台,通过在大城市设立长期展位、进入大型商场及超市等手段,扩大休闲用品知名度,引导消费潮流,力争短期内打开城市市场。

    同时余杭市政府在原有的扶持工业“1217”等政策的基础上,在展览会摊位费、超市租费、出口信用保险保费以及土地使用税等方面再给予扶持。

    4、结论

    从调查分析看休闲用品礼品整个行业的发展空间较大,前景仍看好。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些负债高,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的休闲用品礼品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遭到淘汰,我行将严密关注此类企业由于订单大量下降、盈利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信贷风险,该退的主动退出。但对一些自身实力较强,主业较为突出,销售稳定,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也要主动营销,该进入的还要帮助企业化解不利因素,稳健进入,争取培养一批优质忠实的客户。

    四、关于深圳家具行业信贷策略的调研分析

    深圳家具行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发展起来的一个传统行业,现在已经拥有了1200多家销售、制造、原材料及五金零配件公司、厂家,20多万名从业人员。二十多年来,深圳家具行业产能产值一直以30%的速度在增长发展。由于毗邻香港、澳门,处于经济增长最快并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的珠三角地区,深圳家具行业在家具设计、品牌形象、产品档次、营销模式上领先全国,成为国内家具行业发展的领头羊。

    鉴于家具行业是持续发展的传统成熟行业,行业风险较低,深圳分行开始对深圳家具行业进行信贷介入,为把好目标客户的选择和融资风险控制,该分行对深圳市家具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相关信贷策略。

    一、深圳市家具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家具行业的定义
    (二)深圳市家具行业的发展历史
    (三)深圳市家具行业的现状
    深圳家具企业呈现如下特点:
    (1)“中国家具看广东,广东家具看深圳”
    (2)具较高的外向程度
    (4)企业所有制结构

    二、家具制造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特点
    (六)家具企业的结算方式
    (七)家具企业的财务特点

    三、家具制造企业融资风险分析
    (一)行业风险分析
    家具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家具产品是日常家居生活的必需品,行业发展成熟。近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人口众多,房地产业兴旺发达,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设计、家具布置要求逐年提高,更新换代也逐年加快,家具需求量巨大,家具企业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就近年情况来看,深圳家具行业企业没有出现因竞争激烈的原因倒闭或转行的情况,而是全行业家具企业全面赢利,全行业整体快速发展。深圳市政府的产业政策亦鼓励发展优势传统行业。就行业情况看,只有发展不理想的家具企业,没有不发展的传统行业,家具行业的发展趋势良好,行业融资风险较低。
    (二)经营风险分析
    (五)对家具行业企业融资方式及担保方式分析

    四、对深圳市家具制造企业的信贷策略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鉴于家具行业是持续发展的传统成熟行业,行业风险较低。家具龙头企业已开始购建自有厂房工业园区,作为长期发展的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信贷风险已相对降低,深圳分行已经可以开始进行信贷介入,可采取“审慎进入,适度支持”的融资策略。深圳分行予以支持的家具企业应以专业制造为主,规模较大,具备一定品牌效应,效益较好,财务较为干净,市场前景向好、管理规范的家具企业。
    (一)融资客户选择标准
    (1)规模较大,成立时间较长
    (6)担保方式要点
    (7)贷后管理控制要点
    密切关注其用电用水量的变化,结合其存货及销售量的变化来确认企业生产销售的好坏及发展变化情况。
    同时关注房地产业的发展情况,关注国际行业壁垒情况。加强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应收帐款是否正常,存货是否异常,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情况,强化贷后管理工作。

  • 学习型银行浅论

    余杭支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经验谈

    自“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开展以来,支行广泛发动,组织动员,详细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认真付诸实施,开展了富有特色、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建立了推动和促进学习的保障体系,在全行形成了“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员工的学习力、执行力和创新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为推进支行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特殊作用。

    一、发挥模范,创建一支学习型的党员队伍

    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和全面素质,才能不断创造新成绩,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挖掘潜力,激发全体员工不断超越自我

    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一直是支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近几年来,新进大学生队伍不断地扩充,加上人员的流动,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留住人才的一项有效举措。为了能够人尽其才,充分挖掘出员工的潜能,支行以文明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培训为抓手,除了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业务培训、专题分析会、例会等,对于新员工,支行安排有经验的老员工进行传、帮、带。对于有潜质的员工纳入人才库,明确其培养方向,根据工作需要及各人的特长和意愿进行合理分工,并提供一切可能的培训和轮岗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四、与时俱进,支行愿景在团队文化中传导引领

    支行在全体员工中倡导“三为”,即:为实现愿景而学习,为适应愿景而学习,为共同愿景而时学时新。支行今年在全行全面推进“团队”文化建设,不断促进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团队文化引领发展之路,促进支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雄关漫道征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支行将继续深入开展“创争”活动,构筑活动平台,拓展活动领域,为每一位员工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保障体系,让全体员工把对支行的感情和对事业的追求化作学习的动力,以加倍的努力,以创促建,以创促改,创建结合,再创新高,谱写一首新时期人的成长乐章,以更夺目的主人翁风采展示人的精神面貌。

    浅谈如何创建学习型银行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在这种知识经济大潮席卷的情况下,产品、服务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要赢得竞争,惟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习能力的竞争已经变成企业竞争的实质。因此,重视员工的学习培训,依靠企业整体学习提升创新力、竞争力正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创建学习型银行的必要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学习型银行对于鼓楼支行生存和发展十分地必要。
    1、创建学习型银行是鼓楼支行面对竞争态势的正确决择。
    3、创建学习型银行是鼓楼支行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具体体现。员工是企业主体,学习是员工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创建学习型银行的目的是推进员工阶层知识化进程,保持和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员工的意志与建行的远大目标保持一致,使企业的正确决策成为员工的共识和行动。

    二、创建学习型银行应处理好的关系
    创建学习型银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有利于建行发展,有利于员工素质提高的大事,是建行现代化改革与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创建学习型银行与服务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关系。教育员工根据自身条件及成长的途径,选择适合自己专业,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要采取多种形式给职工创造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用研讨会的形式增强职工交流,用演讲会、辩论会形式增强职工的相互了解及沟通,用展览会的形式增强职工的成就感,通过多种形式,通过员工的努力,增强鼓楼支行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让智慧与创新充满鼓楼支行的每个部门。
    3、正确处理好组织全员学习与重点培养特殊人才相结合的关系。

    三、在新时期如何建设学习型银行
    一要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要把打造学习创新型团队与业务发展紧密相结合。创新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发展。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企业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学习,开阔经营思路,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学习,为各项业务和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不断进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论学习型银行

    一、提出建设学习型银行的背景
    既然是企业,就必须迅速适应变化,加快创新,否则就要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建设学习型银行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技术可以买,体制可以改,而如何迅速地提高一个银行几十万从业人员的素质,使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则是一个不易之事。
    在此时代背景下,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软硬件改革,把自己建设成学习型新银行。

    二、学习型银行的理论基础
    学习型银行的理论基础源于目前广受各界推崇的“学习型组织”这一近年来风糜世界的新型企业管理理论,它是21世纪全球企业组织和管理理论的新趋势。20世纪的组织是一种直线制的结构,基本上是源自笛卡儿、牛顿这些科学家的世界观,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像是一个机器。这个机器是可以被分解、再组装的,是可以被控制的。工厂里的装配线就是这种思考方式的代表作:强调规定、程序、控制、标准化、一致化、反复检验、大量制造;一切由外部严格控制和管理,也就是说,由外部决定目标、内容、流程、进度、标准等等。这种结构符合工业时代的需要,能有效地管理大量投资、劳动分工和资本主义的机械化规模生产。
    然而,由于直线性组织结构过于专制和过于依赖规则,其规则抑制了创新和对人的关心,抑制了现代工作的本质,不能激励和运用产生创新和关心人的智慧,而创造力及其相关的其他因素需要交往、个人责任以及灵活的思考和行动。因而,进入21世纪,世界不再需要直线制组织的结构了,它的规模和组织原则不再适用知识生产和创新管理了。
    学习型组织的思想存在已久,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对这些凌乱或分散的,潜意识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和理论论证,并整合了一些其他内容后,于1990年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正式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学习型组织具有下面的几个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的共同愿景(SharedVision),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员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
    5.自主管理。
    6.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7.领导者的新角色。

    三、努力打造学习型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