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ankr

  • 中资银行上半年获利或十年来首降 因疫情致坏债及拨备激增

    分析师和官方数据指出,中国一些大型银行上半年利润势将录得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下跌,归因于新冠疫情导致坏债激增以及坏账拨备增加。

    中国五家大型国有银行8月28日将开始陆续公布财报,其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S)、中国建设银行(601939.SS)、中国银行(601988.SS)等。

    交银国际研究主管洪灏表示,过去银行都比较轻松,但如今许多迹象表明他们承受很大压力…疫情严重冲击小企业…资产负债表不会好看。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中国的商业银行今年上半年整体净利下降9.4%,六家最大的银行获利同比下降12%。

    中国国常会6月向金融系统提出,要通过引导利率下行、实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减少银行收费等政策,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人民币(2,120亿美元)。

    两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路透,中国银保监会要求一些国有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全面确认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贷款并增加缓冲,这将打压利润。这两位人士来自其中一家银行。

    中国一些主要券商罕见取消了对银行上半年盈利的预测。一位分析师提到了“各家银行可能会为实体经济牺牲利润”的不确定性。

    银行业人士此前表示,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也在银保监会的推动下,采取了削减银行工作人员薪酬等措施,以支撑资产负债表,因应“苦日子”。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最近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敦促银行增加拨备计提和资本补充,并制定“切合实际的”利润计划。

    据新华社8月13日报导,预计今年全年中国银行业将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人民币(4,900亿美元),以控制新冠疫情带来的金融风险。

    中国银保监会和各大银行暂未回应置评请求。

    年初疫情导致中国经济下滑后,第二季恢复增长。但分析师称复苏依然脆弱。监管机构一直敦促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并向小型企业提供更多贷款以支持就业和经济增长。

    “2020年下半年,银行很有可能将继续实施一些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来抵御新冠疫情的影响,”惠誉博华评级总监张弛表示。

    “利率下调、手续费削减、促进放贷和贷款偿还宽限措施将继续挤压银行的净息差(NIM)。”

  • 中国大幅下调利率保护上限至四倍LPR 持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冲击有多大?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周四宣布,将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较原有的24%和36%的相关规定大幅下降。

    若以2020年7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85%的四倍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相较于过去的24%和36%明显大幅度下降。

    最高法解释称,大幅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可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引导整体市场利率下行,是当前恢复经济和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可以规范民间借贷活动并推动利率市场化。此外,此举也是统一司法裁判标准的现实需要。

    不少金融机构人士对此次最高法下调利率保护上限颇感担忧,因此前其设计贷款产品时,通常以24%和36%作为利率上限;若未来需要将利率上限下压至四倍一年期LPR,轻则利润严重受损,重则机构面临灭顶之灾。

    据中国最高法2015年8月出台的民间借贷相关司法解释,对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超过36%的部分则被判定为无效,出借人需退还超出部分的利息。

    这两条线也划分出了三个区域,即“两线三区”,36%为无效区,24%为司法保护区,以及自然债务区,也就是24%-36%期间。

    若继续遵守上限,则冲击巨大

    一位长期关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券商分析师表示,若以15.4%为标准,对商业银行而言,目前信用卡分期业务有部分在超标的边缘游走,稍微整改后可以继续做;信用卡现金贷类的业务,将可能“直接做不了或者需要大幅降价”;大额现金贷则“一直价格不高,可以接着做”。

    该分析师续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里,尽管有部分公司的贷款利率没有那么高,但“基本上要凉掉一半”。

    “如果沿用这个标准,基本上只有银行、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和绝对头部的互联网小贷能合规,其他公司,甚至包括上市公司,基本上全部都要凉。”该分析师说。

    一位中型金融科技平台信贷业务负责人亦表示,在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中,银行的放贷利率通常会设定在24%以内,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出于覆盖坏账和保证利润的需要,主要在24%-36%的区间游走。

    “不会超过36%,但低于24%可能就没钱赚了。”该人士说。

  • Chinese buy up real estate but hold off on dining out, gambling

    Chinese households are putting more of their savings into property but still holding back on discretionary spending, as a slow and fragile economic recovery keeps confidence in check.

    That is the insight from the latest data ranging from property spending to dining out, gambling to travel, as part of a regular, comprehensive look at the health of the Chinese consumer.

    There’s still little sign yet of the hoped for broad rebound in consumption. Even though the virus is basically under control in China, households are facing job losses, stagnant wages and surging prices, undercutting any pent-up desire they might have to buy more or go out to restaurants.

    Retail sales shrank 1.1 per cent in July from a year ago, according to data released last week. In the first seven months of this year, total sales were down almost 10 per cent from 2019.

    While sales of goods eked out a 0.2 per cent rise, people’s unwillingness to go to eat out was a big drag on consumption, with spending on catering down 11 per cent.

    Auto Sales

    The rebound in car sales in July was one recent bright spots, but that obscures the weakness in the sector after more than a year in decline. The rise in retail car sales was much slower than the increase in car production, and that can be seen in the higher number of unsold cars, with inventories at auto companies up 11.6 per cent from a year ago.

    That mirrors the two-speed recovery in the broader economy, with industrial output returning to the speeds seen last year but private spending still lagging.

    And even with the recovery, it’s not enough to make up for the damage from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Car sales are still expected to be down 10 per cent in the whole of 2020, after dropping in 2019.

    Housing Recove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housing market has seen a big up tick in activity and prices in recent months, showing that even as people hold back on discretionary spending, they’re willing to buy houses, which are seen as a safe place to store wealth.

    China home-price growth slow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five months in July, as authorities maintained a more measured pace of monetary easing and clamped down on speculative demand. The value of home sales was lower than in June, when it hit monthly record of 1.84 trillion yuan ($265 billion), Bloomberg calculations show, but was still above the amount sold in July 2019.

    Less Travel

    Travel data also show a picture of incomplete recovery. Highways and rail passenger traffic still shows fewer people traveling in June than in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indicating that not many are traversing long distances, whether for work or tourism.

    That trend is still evident in subway usage as well.

    Gambling

    Gambling in Macau is traditionally a good indicator of discretionary spending in China, as people would go there to wager, play or move money. That came to a crashing halt in February, after the borders between Macau and the mainland shut to try and control the Covid-19.

    The announcement last week that China would start issuing tourist visas for Macau again might start to reverse that collapse.

  • 中国消费金融公司风险压力上升 新资本加速涌入将成红海市场

    近期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及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消费金融令市场颇为关注。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公司整体面临较大风险压力;而在需求潜力趋于下降和供给规模不断扩大的作用下,消费金融市场将由蓝海逐渐转入红海市场,市场竞争程度将加剧。

    该份名为“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发布数据显示,从风险成本的直接反应指标不良率数据来看,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63%,略高于信用卡的平均不良水平,较2018年有小幅下降0.11个百分点。

    从不良率的中位数来看,2019年为2.03%,较2018年有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

    “不良率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差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家机构的风险成本的差异,部分机构的风险成本压力尤甚。”报告称。

    报告称,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加大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力度,积极化解风险。截至报告发布前,已有近半数的机构将资产划入不良的标准从逾期90天调整至60天,行业平均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86.34%。

    **竞争加剧,蓝海变红海**

    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报告认为其需求潜力值得关注。受新冠肺炎影响,虽然短期压制消费的欲望将逐步释放,但其主要客群–年轻群体更容易因疫情影响其就业和收入,消费金融需求可能在疫情之后出现短期快速增长。

    但长期看,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年轻人口的规模逐步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消费金融主体客群规模将趋于下降,消费金融的长期需求潜力值得高度关注。

    同时,现有的供给主体在继续扩大。除了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之外,还包括网络小贷公司、互联网借贷以及大型互联网企业等主体的参与。

    近年来,不断传出有新资本入股或新设消费金融公司。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积极参与消费金融公司,比如,新浪微博通过旗下独立注册公司入股包银消费金融公司、百度(BIDU.O)通过旗下度小满科技公司入股哈银消费金融公司、玖富通过旗下科技子公司入股湖北消费金融公司、小米(1810.HK)参与新设消费金融公司(已于2020年5月开业)。

    另一方面,大型传统金融机构新设消费金融公司,如平安集团(2318.HK)(601318.SS)新设消费金融公司(已于2020年4月开业),建设银行(601939.SS)(0939.HK)计划投资百亿筹建消费金融公司等新闻也层出不穷。

    近日,光大银行(601818.SS)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北京阳光消费金融正式开业;而据媒体报导,蚂蚁集团将与南洋商业银行、北大千方科技(002373.SZ)、宁德时代(300750.SZ)组建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在消费金融需求潜力逐渐下降和供给规模逐渐扩大的长期趋势下,消费金融市场从供给不足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出现供给过剩的买方市场,由蓝海市场逐渐转入红海市场。”报告称。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同比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较上年增长30.5%。

  • 与现实脱节乎?告诉你美股为什么又创新高

    与现实脱节乎?告诉你美股为什么又创新高

    华尔街难道是没看到大家仍为新冠疫情所苦的新闻吗?

    美国经济持续受到疫情重创,国会在新刺激方案问题上仍然陷于僵持,可美国股市收盘又创下纪录高位。

    虽然说可能是投资者没有消化令多数美国家庭承压的任何坏消息,但美股已经复苏、甚至可能继续攀升,背后还是有几个重要原因。

    标普500指数.SPX周二收报3,389.78点,超越2月19日以来收盘高位3,386.15–确认美股史上最短命的熊市就此落幕。

    “老百姓过日子是看眼下情况,而华尔街看的是明天,”CFRA首席投资策略师Sam Stovall表示,“货币与财政刺激政策不断大量推出…对各家药厂疫苗接近问世的信心也不断在上升。”

    美联储承诺采取3万亿美元的史无前例的货币支持措施,甚至购买公司债,刺激风险资产反弹。很多投资者跟随美联储的做法时反复念叨“不要与美联储作对”的铁律。

    美国国会的财政救助举措协助了美联储复苏经济的努力,并进一步激励投资者,很多公司第二季业绩胜过预期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与此同时,美联储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维持低利率和实行刺激的预期,导致一些公债收益率降至纪录低点,推动资金进入股市。

    “金融体系有大量资金在流动,其中很多资金在股市安家,”LPL Financial股票策略师Jeff Buchbinder表示。

    尽管受防疫封锁举措影响,美国第二季经济遭受大萧条以来最严重打击,但一些市场人士已在反映对复苏速度相对较快的预期,正如花旗经济惊喜指数跳升所体现的那样。

    **后市上涨还是面临风险?**

    在美股大涨后,投资者正在权衡迫在眉睫的风险,比如即将进行的美国总统大选,一些投资者担心出现有争议的结果,这将给整个市场带来波动。

    估值仍是一个隐忧。标普500指数.SPX目前远期市盈率为24.5倍,上一次达到这一水准还是20年前互联网泡沫时期。一些人担心疫情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有太多不确定性,难以证明这些估值的合理性。

    “许多可能的好消息已经被市场消化,估值开始显得过高了,”Nuveen资深投资组合经理Bob Doll写道。

    与此同时,投资者蜂拥买入已在标普500指数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科技和互联网类股,市场愈发担忧如果投资者决定抛售所有持仓,标普500指数很可能会急剧逆转走势。

    微软(MSFT.O)、苹果(AAPL.O)、亚马逊(AMZN.O)、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GOOGL.O)和Facebook(FB.O),这五只股票就占到标普500指数整体市值的22%还多。上个月,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BofA Global Research)的一项调查显示,74%的基金经理表示,持有科技股是市场上“最拥挤的交易”。

    此番惊人涨势推动一些此前看空股市的基金经理变得更加看多,Guggenheim的Scott Minerd等基金经理预测,在11月3日总统大选之后,无论谁获胜,股市都将继续上涨。

    DoubleLine的冈德拉克是为数不多仍持看跌观点的知名基金经理之一,他在7月底对路透表示,由几家大型科技公司引领的股市上涨是“典型的熊市反弹”。

    更多乐观的投资者表示,科技相关类股在指数中的权重不断上升。科技和通信类股在标普500指数市值中占到约40%的权重,它们的获利也占到类似比例。

    LPL Financial的Buchbinder称,科技类股看起来愈发具有吸引力,因为债市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限制了未来的可能回报。

    尽管第二季科技类股飙升势头本季度有所放缓,但该类股表现继续强于大盘。

    “上涨股和下跌股之间的差距拉大,强者愈强,”他说。

  • 日本第二季经济萎缩幅度创纪录 “安倍经济学”成果化为乌有

     

    日本第二季经济创纪录最大萎缩,因新冠疫情打击消费和出口,令决策者面临压力,需要采取大胆行动以防衰退加深。

    连续三个季度的经济萎缩导致日本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降至十年低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从2012年底开始实施“安倍经济学”所带来的成果化为乌有。

    尽管5月末封锁措施取消后,经济从低谷回升,但很多分析师预计7-9月经济增长的任何反弹都将是温和的,因为疫情卷土重来令消费者收紧开支。

    “可以用消费与出口的减少来解释这次的大幅下滑,”农林中金总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南武志说。

    “我预期7-9月季度的增长将转为正值。但除了中国以外,全球反弹料将低迷。”

    周一公布的政府数据显示,日本4-6月GDP环比年率为萎缩27.8%,为1980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而且降幅略大于市场预估中值27.2%。

    虽然日本经济萎缩幅度小于美国的下滑32.9%,但比2009年第一季日本经济因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下滑17.8%的GDP降幅大很多。

    日本实质GDP规模萎缩至485万亿日圆,为2011年4-6月季度以来最低水准,当时日本还在艰苦应对长达20年的通缩和经济停滞。

    全球汽车销售下滑令马自达(7261.T)及日产汽车(7201.T)等制造商及其零部件供应商受创,这些业者是日本经济最大动力来源之一。

    第二季资本支出下滑1.5%,降幅小于市场预估的下滑4.2%,因软件投资强劲抵销了其他支出不振。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西村康稔承认GDP数据“非常严峻”,但他也提到近期消费回升等亮点。

    “我们期望尽最大努力推动日本经济,景气可能已经在4月及5月触底,在内需带动下步入复苏,”他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

    日本已经动用大规模财政及货币刺激来缓解疫情冲击,而之前日本经济早已受到去年调高消费税及美中贸易战的冲击。

    尽管日本政府5月底解除防疫紧急状态,但感染人数再度升高令企业及家庭支出前景笼罩阴霾。

  • 中国催债公司生意火爆

    总部在湖南湘潭的金融外包催收公司浩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计划今年将员工数量增加一倍至400人,目前它正在向其它城市扩张。

    “大家会看到,金融外包催收公司最近几年像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浩兴资产管理的创始人张海燕说。“而随着今年整个不良贷款规模的增加,各家都在加坐席。”

    对手贝瑞斯曼也在招聘人手,知情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在与中国民生银行(600016.SS)达成催收逾期消费贷款的协议之后,希望今年将目前约为1000人的员工数增加400-500人。消息人士不愿具名,因未获授权对媒体讲话。

    贝瑞斯曼位于中国江苏省,其主要客户也包括大型银行。该公司未回复置评请求。

    不良贷款迅速增长正在引发贷款机构的担忧–其中不仅包括专业消费融资公司和传统银行,甚至还有催债机构。

    企业咨询师张化桥称,中国正处于“债务危机正在显现”的时期。他直到上月担任中国最大的金融外包催收公司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

    张化桥还说,消费者债务的拖欠率正在攀升,收回这些贷款变得更加困难。他估计,在一些实力较弱的非银行消费贷款机构,不良贷款可能占到资产组合的30%-50%。

     

  • China’s top bank regulator sees surge of bad loans straining financial system in 2020, 2021

    Warning comes as many of China’s small lenders are facing a reckoning after years of undisciplined balance sheet expansion, fraud and corruption

    China’s top banking regulatory official said on Thursday that the country’s banks have to deal with 3.4 trillion yuan (US$489.5 billion) worth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2020 – flagging a big risk for the banking system in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The total marks a hefty increase from 2.3 trillion yuan in 2019, and the value of bad loans could be even higher in 2021.

    Guo Shuqing, chairman of the China Banking and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said in an interview with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 that the increase in non-performing loans (NPLs) – loans in default or close to default – will put huge pressure on the country’s banks, especially small and regional ones.

    “As many loans are rolled over [in 2020], some problems will only emerge next year,” Guo was quoted by Xinhua as saying, adding that a rebound in bad loans is “inevitable” since the coronavirus shock has adversely affected so many companies.

  • 黄金价格是在拷问美元信用

    黄金价格是在拷问美元信用

    由于新型疫情扩大,黄金产品的需求减少,但黄金的国际价格却连日刷新历史高点。这是因为购买黄金所支付的美元正在贬值。美元作为轴心货币的信用正受到拷问。
    “人们已经没有将钱用在珠宝饰品的宽裕”,在文化上偏爱黄金的印度的首都新德里,经营宝石店的阿布希什克(音译)对顾客稀少发出感叹。
    国际调查机构世界黄金协会(WGC)统计显示,印度的珠宝饰品需求今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减少了60%。不仅是城市封锁导致店铺关闭,失业率上升等也在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中国也如出一辙。虽然新冠疫情告一段落,城市封锁被放宽,但黄金需求复苏迟缓。上半年的中国珠宝饰品需求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2%。与需求旺盛的雷曼危机之后明显不同。

    与冷却的实际需求形成对照的是,黄金的国际指标纽约期货7月底首次突破1盎司2000美元。时隔8年创出最高价。

    正在推高价格的是投资资金。以黄金作为支撑资产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1~7月资金流入量达到491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95%为欧美的基金。经由美国的新兴交易应用“Robinhood”,年轻人等投资经验较少的阶层也被价格波动所吸引,开始买入黄金。

    在市场上有观点认为“今后1年半内将达到3000美元”(美国银行)。实际需求缺乏,却对黄金进一步上涨深信不疑,原因是正在加强处于世界货币交易中心的美元的价值将不断下降这一看法。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3月为了应对金融市场的动揺,启动了无限制的量化宽松,形成在事实上支撑作为美国政府经济刺激对策的国债增发这一格局。还启动了支撑企业资金周转的公司债购买。此外,向不得不确保美元的各国,通过与各中央银行的美元互换框架,最多供给了约4500亿美元。

    结果,显示美联储向美国国内注入的资金量的“基础货币”5月达到逾5万亿美元,比2月底增加了约5成。包括美国以外的央行作为外汇储备持有的美元在内,全球美元流通量“world dollar”也在5月达到创出历史新高的8万亿美元。

    新冠疫情冲击意外地彰显出美元作为轴心货币的地位并未动摇,但旨在支撑世界的大量供给正在带来考验美元信用的结果。野村证券的高级经济学家小清水直和表示:“与其说黄金的价格正在上涨,不如说美元的价值正在下降”。

    美国政府截至目前提出了3万亿美元的经济对策,现在仍在为维持失业对策等而讨论新的财政刺激举措。很多投资者倾向于认为,为了支撑国债发行,美联储将持续购买国债,注入美元,美国10年债收益率仅为0.5%,降至历史最低(价格上升),黄金正不断被买入。

    新冠病毒疫情在看起来已暂时平息的日本和欧洲等地再次爆发,看不到结束的迹象。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将难以避免,作为支撑力量的美联储的作用只会提高,很难减弱。

    对货币宽松的依存是否最终将动摇对美元的信赖?瑞穗综合研究所的高级主任经济学家野口雄裕认为,7月以来的美元贬值和黄金上涨是“面对未来风险的市场的一个信号”,这种看法正在增加。

  • 盘点现代黄金史上三次大牛市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黄金价格从1968年的每盎司35美元涨到现在的2030美元区间,中间有过两次可以跟目前市道相提并论的“大牛市”,分别在1980年1月和2011年9月触顶。

    第一次狂欢

    从1968年3月到1980年1月,黄金价格12年涨了23倍。

    这一轮大牛市的形成,始于美元与黄金脱钩。二战结束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将黄金与美元以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挂钩,其后十多年不存在黄金交易市场,但期间美元几次遭遇危机,动摇了体系的根基。

    1971年8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黄金恢复自由身,在市场交易,价格随行就市。

    然后,1972年,伦敦金从每盎司46美元涨到64美元,1973年冲破100美元,1979年涨到500美元。

    1979年下半年开始的六个月,伦敦金暴涨180%,1980年1月20日创历史新高,每盎司850美元。

    经过一番干预和调整, 2月22日,金价重挫145美元,宣告现代历史上首次黄金大牛市结束。

    第二次狂欢

    第一轮大牛市过后,黄金市场进入相对低迷、平静的时期,一直到2008年。

    从2005年开始,金价开始强劲攀升;当时美国次贷危机还在酝酿,但经济危机的信号则比比皆是。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触发全球金融危机,然后升级为世界经济危机。“性喜乱世”的黄金在恐慌、避险心里和各国量化宽松政策等多种因素推动下,迅速摆脱危机初期被抛售的压力,扶摇直上。

    金融危机直接把大批投资资金驱赶到黄金这个避风港。

    危机从美国扩散到全世界,美国国债被降级,欧元区陷入困境,希腊爆发债务危机,直接冲击欧元的稳定。欧元区外的英国则出现社会动荡,各地出现骚乱。

    各国央行量化宽松刺激经济,通胀抬头,进一步提升了黄金作为避险、对冲工具的价值。金价大涨,从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100美元以上。

    2011年9月6日,黄金现货交易价突破1920美元价位,创历史新高。

    此前,各国央行都在积极购买黄金,调整储备资产结构;民间珠宝需求强劲,也为金价冲顶助了一臂之力。

    第三次狂欢

    从2012年开始,黄金持续低迷长达6年,到2018年出现转机。2020年,历史仿佛重演。

    黄金喜欢乱世、坏消息,不是吗?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利率不断探底负值区域、中美交恶,“脱钩”和“新冷战”恐惧日益真实、国际局势暗潮涌动,然后2019年底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封锁重创各国经济,随之而来的是央行大幅度放水,刺激经济重启。

    世界黄金协会市场信息咨询部的斯特里特(Louise Street)在一则通讯中指出:“新冠疫情为黄金投资创造了一场完美风暴。”

    由于前所未有的大量流动性注入和创纪录的低利率,黄金投资成本大大降低,全球黄金ETF基金涌入,黄金价格随之飙升,屡创新高。

    美联储“上不封顶”的量化宽松和一个月一万亿美元新增债务的财政扩张速度,使得市场难以预测未来走势,导致黄金价格飙升。

    各国债务庞大,10年内很难真正改观,而通胀则明显呈长期上升趋势,零利率和负利率仍将持续,美元疲软,因此黄金成了成本低而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资产,不但目前收益比企业和政府债券高,长期而言也一样。金价飙升,更助燃了“害怕错过”(FOMO)盛宴狂欢的投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