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包商事件破除金融机构刚兑信仰

2019年5月24日收盘后,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及其他客户合法权益对其实施接管。5月26日,央行、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对包商银行接管前的个人客户及5000万元以下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实行本息全额保障,而5000万元以上的本息由接管人和债权人平等协商,预计实现90%左右的平均保障比例。这一处理方法打破了市场对同业刚兑的预期,市场信心受到冲击,银行间流动性明显收紧。

起因:共性与个性因素同存包商事件发生的背景是金融供给侧改革。2019年初以来监管层频频发表关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论述,表明金融供给侧改革可能成为下阶段新的政策主线。而长期以来金融同业由于牌照资源、行业特性等存在隐性刚兑,在同业刚兑信仰下,部分风险较高的中小银行在同业市场大量吸收资金支撑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同时通过同业业务规避监管将资金投向非标等高风险资产赚取息差实现套利,再加上自身信用风险筛查能力不足,导致风险逐渐积累。而包商银行自身特殊的股东结构和“重大信用风险”使其成为第一单。明天集团股权问题已成沉疴。持股89%的大股东明天集团违规违法占用包商银行大量资金形成逾期,致使包商银行被掏空,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

自2017年起,包商银行连续两年未披露年报,从2017年三季报数据看来,包商银行连续两个季度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红线要求,资产质量与经营状况承压叠加持续积累的信用风险,深陷其中的包商银行自救无果后问题爆发。此外,之所以在当时时点爆发也与时间窗口期有关,包商面临的资产质量、监管指标等问题已经难以维系,2019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好转之后增强了暴露问题的底气。经过:流动性梗阻与信用分层同业刚兑预期打破导致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升级,交易对手风险担忧下,出现流动性梗阻和信用分层。

包商银行事件爆发后,同业刚兑和直连银行的同业刚兑两大信仰直接遭遇挑战,“蝴蝶效应”引发一系列冲击。首当其冲的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升级,同业存单发行受阻。包商银行接管后的首个交易日,银行间流动性出现明显收紧,市场对中小银行的同业存单认购需求急剧收缩,叠加存单等负债到期压力,部分机构被迫资产变现与赎回,流动性风险担忧升级。央行提供大量流动性支持对冲市场负面情绪,并辅以冻结存单交易、增信等措施改善市场预期,同业存单发行情况有所改善。

更为严重的是,6月初出现流动性梗阻和信用分层,资金传输渠道受阻。包商银行打破同业信仰后,交易对手风险担忧上升。中小行难以有效识别逆回购方的信用风险从而“一刀切”,另外考虑季末监管指标约束不愿多担风险,在市场情绪反复渲染叠加反馈中,流动性传导梗阻。其中,非银流动性遭遇冲击,结构化产品爆仓加剧非银流动性危机。非银机构缺乏自我造血能力,持有中低等级信用债或本身资质较弱的非银机构而言,回购再融资能力被动弱化,叠加年中考核与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较大,非银机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严重依赖非银融资能力的结构化产品发行资金链断裂,出现爆仓风险,非银流动性遭遇巨大冲击。6月初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急剧萎缩,质押回购利率明显上行。

应对:总量宽松辅以定向支持、完善债券交易违约机制首先,监管层维持总量流动性充裕下辅以定向支持,帮助金融机构平稳跨季,并针对流动性梗阻及信用分层问题,借助头部券商疏通流动性渠道。为避免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监管机构应对及时。央行自5月底以来公开市场操作放量明显,连续投放14天资金,累计净投放达6170亿,提供大量流动性支持。除此之外,央行在6月14日增加再贴现额度2000亿、常备借贷便利额度1000亿,对中小银行进行定向支持,保持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充足。同时,监管层通过头部券商发挥疏通流动性传导渠道和信用甄别的作用,避免一刀切停逆回购融资,有利于疏通流动性渠道。

此外,监管层完善债券交易违约处置机制。6月17日,交易中心、中债登、上清所均发布与债券回购或债券担保违约有关的试行处置细则,规范化回购违约处置业务。理顺回购债券处置机制,用质押物信用补充机构信用,重建融出方的信心,增强其融出意愿。央行在过程中表露了包商银行事件仅是个例,以及不允许出现第二家包商银行事件的信心,在央行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下,部分类似的“问题”银行获得股东或地方政府的注资,市场担忧大大缓解。最后,政策的呵护与机制的建立共同重建市场信心。央行在此过程中也表露了不允许出现第二家包商事件的信心,部分相似银行起到股东或地方政府注资等,缓解了市场的担忧。政策的呵护和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增强机构对市场的信心,进而增强机构的资金融出意愿,有利于市场的自我修复。尽管信任关系的重建需要时间,但在总量充裕的背景下,这种信心的重建和理性的恢复没有让市场等待太久。

结果:流动性缓解、金融生态和投资者行为出现新变化多方政策对冲、呵护下,六月底债市信心有所修复,流动性梗阻、信用分层问题逐步缓解。六月底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有所下行,R001和R007日内最高利率较近期最高点明显回落,显示非银在银行间市场融资难有所缓解。上交所质押式协议回购利率也自高位有所回落,非银跨季难度减轻。从盘面来看,“一刀切”状况明显缓解,仅剩AA以下及民企融资困难。

资产端冲击显现,债市催生“核心资产”。包商事件重新定义了无风险资产,包括同业存单在内的诸多同业资产不再是无风险资产(此前市场认为直连银行都不会存在存单违约),众多机构利率债持仓量大幅增加,可投资范围收窄。信用债遭遇冲击,结构化发行风险引发资金融出方对信用债质押入库提升资质,中低等级信用债遭遇摒弃,结构化风险暴露或将引发监管层对结构化发行进行彻查,进一步冲击中低资质资产端。一是信用利差和等级利差在包商银行事件发生后的一月内震荡上行,3年期AA中短票信用利差从78BP上行至93BP,3年AA与AAA中短票等级利差上行18BP,市场对中低资质信用债担忧较重。二是银行同业存单利率分化加大。此前同业存单被视作无风险资产,等级利差只反映流动性溢价,包商银行事件过后,同业存单等级利差开始反映信用溢价,低等级与高等级同业存单收益率走势出现分化。

不难看出,本次事件中,一个包商事件却引爆了流动性和信用分层冲击,为市场各方所始料未及。但监管当局通过几个方式把控住了局面:

1、整体流动性宽松;

2、通过创新的方式给予非银和交易所市场定向支持;

3、传递了不会出现第二家包商的信心。最终,令流动性和信用分层冲击得以平息。

但是,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得到投资人重视,银行发行人信用分层有所体现。不过,包商事件之后,更加坚定了监管的态度,中小银行不鼓励过度发展同业业务,更应该扎根本地、服务实体。不过,在鼓励向中小微企业放贷的过程中,大行也存在指标压力,大行开始在这两年大力下沉,大量侵蚀了中小银行的传统领地,中小银行面临的资产荒问题明显加剧,可能为未来信用事件埋下伏笔。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