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观点:中国10月CPI超预期涨至近八年高位年内料仍有上行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六公布,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远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3.3%,为2012年1月以来最高,当时为4.5%;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6%,为2016年7月以来最低,略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5%。

10月CPI环比上涨0.9%,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升0.7%;PPI环比上涨0.1%;当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5%,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9%。猪肉价格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

10月详细数据:

–CPI同比上涨3.8%(路透调查中值为上涨3.3%)

–PPI同比下降1.6%(路透调查中值为下降1.5%)

–CPI环比上涨0.9%(路透调查中值为上涨0.7%),PPI环比上涨0.1%

–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5%,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9%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刘学智:

CPI主要还是因为猪肉价格带动,现在来看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不存在全面通胀的风险;PPI则有延续下降的趋势,降幅会进一步扩大,主要表明经济需求还是比较偏弱的,阶段性工业通缩的压力存在。

宏观政策上还是要加大逆周期调节,但也要警惕部分领域价格的快速上涨,特别要注意随着猪肉价格上涨带来其他替代品价格的响应上涨。现在来说快速遏制猪肉上涨的难度还是比较大,可能年底到明年一季度的话CPI还会在3%甚至到4%,所以要防止结构性价格上涨,除了向市场加大中央储备肉的投放,还要加强其他产品的进口和生产,稳定市场。

货币政策不会过多受到CPI上涨的影响,现在的重点不在于CPI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运行的情况,但不是完全忽略CPI,要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警惕货币流动性不要流动到食品价格领域。

–华泰证券宏观团队 李超:

至少在2020年二季度之前,猪肉CPI同比上涨压力可能持续较大,对期间CPI持续形成较强上行压力;在短期内经济类滞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稳增长可能是国家首要确保的经济工作目标,可能适度提高通货膨胀的容忍度;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存在较大概率将CPI目标值上调至3.5%左右,同时应继续发力保障重要农产品合理充裕供给。

本轮猪周期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较大,叠加了养殖行业环保标准严格化等因素,导致存栏持续较低、补栏不易,我们认为猪肉供给缺口短期仍不易弥补,叠加年底为春节备货等因素,猪价年内仍有上涨可能,价格涨势趋缓需等待补栏逐渐完成。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将一定程度上抑制猪肉消费量,使其他肉禽蛋类对猪肉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这可能令涨价在各食品类别间出现一定的结构性扩散。

目前原油的供需基本面大体均衡;供给侧政策暂未对各类大宗商品价格体现明显正面逻辑,未来一至两个季度,PPI环比重点关注基建等政策刺激投放节奏。中性预计今年PPI中枢在-0.5%~0之间,2020年PPI翘尾因素可能较今年上行,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倒逼基建等需求侧政策刺激从明年初开始就较早投放。今年四季度可能是PPI的阶段性低点,明年一季度PPI有望由负转正。

各国中央银行都认为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我们认为中国的流动性存量过剩在过去主要体现在地产价格上涨,而目前政策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当前较为宽裕的流动性存量也可能成为CPI持续上行的推动因素。在猪价居高不下、且可能环比继续上涨的背景下,我们应警惕在CPI同比突破+3%以后,通胀预期自我实现;若国际油价再出现上涨,可能形成猪油共振的通胀风险情形。风险情形下,我们预计2020年CPI高点可能达到+5.5%至+6%。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 杨业伟、张伟:

通胀上行源于猪价单一商品价格上涨,而非价格全面上涨,其它价格延续弱势。由于猪肉供给大幅收缩,生猪价格在10月大幅大涨,即使食品内部,除其它肉类价格小幅上涨之外,蔬菜、水果等价格环比都有所下跌。

高基数推动PPI同比跌幅加深,但未来几个月工业品同比将快速改善。随着需求企稳,环比将继续回升,同时叠加基数效应减弱,PPI同比将在未来几个月快速改善。预计明年初左右,PPI同比将转正。

央行无需对单一商品驱动的价格上涨作反应,一方面是因为货币收紧无法抑制猪价上涨,另一方面,货币收紧对货币政策负面效应更强。无需过度担忧货币政策,央行近期调降MLF利率,显示政策依然以经济为主,因而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总体宽松。虽然猪肉价格继续大幅推升通胀,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单一商品价格上涨;同时居民收入未提升、劳动力转移未改善情况下,其它商品价格难以上涨。

–长江证券宏观分析师 赵伟:

猪价上涨,除带动食品涨价外,还可能通过推升生活成本,加大生产和服务价格上涨压力,导致通胀形势的不确定性上升。而且,成本推升的通胀中枢抬升后较难回落,使得通胀在高位停留时间可能较长。中性情景下,CPI在未来一个季度或持续抬升,春节高点可能超5%;春节后CPI或明显回落,但仍在3%以上,预计高位停留二、三个季度左右。

PPI同比降幅扩大,主要受石油链和黑色冶炼拖累。未来一段时间,基数因素或对PPI同比读数形成一定支持;但总需求承压下,PPI通缩或延续。伴随国内融资收紧对地产拖累等影响逐步显现,叠加全球景气加速回落,PPI或继续处于负增长区间,实际利率中枢或继续保持高位,对经济行为产生一定压制。

通胀形势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猪价上涨带动的“外溢效应”,仍会影响市场预期。短期来看,债市或以震荡调整为主,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通胀、经济基本面、年底前后资金面等。中期来看,宏观形势,及“资产荒”背景下的再配置压力、外资流入等因素,依然对债市形成有力支撑。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