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岗位培训参考教材:全面风险管理的稳健做法与监管要求.doc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国工商银行公司治理
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 13
导 言 13
第一章 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 15
第二章 对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的注释 19
后 记 38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41
导 言 41
第一章 股东与股东大会 41
第二章 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 42
第三章 董事与董事会 43
第四章 监事与监事会 46
第五章 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 47
第六章 利益相关者 48
第七章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48
第八章 附 则 49
新协议和公司治理 50
一、为什么银行和银行监管人员重视公司治理 49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公司治理 50
三、下一个步骤 51
四、结束语 52
健全银行的公司治理 53
一、引言 53
二、银行公司治理 54
三、稳健公司治理的良好做法 55
四、支持稳健公司治理的环境因素 57
五、监管机构的角色 58
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 59
第一章 总 则 60
第二章 董事会的职责 60
第三章 董事会会议的规则与程序 62
第四章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63
第五章 董 事 64
第六章 董事会尽职工作的监督 65
第七章 附 则 66
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67
第一章 总 则 68
第二章 关联方 68
第三章 关联交易 70
第四章 关联交易的管理 71
第五章 法律责任 72
第六章 附 则 7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75
第二章 公司治理改革 75
第三章 考核指标 76
第四章 检查报告制度 77
第五章 附 则 77
第二部分 资本管理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79
第一章 总 则 79
第二章 资本充足率计算 79
第三章 监督检查 82
第四章 信息披露 83
第五章 附 则 84
附件1 资本定义 85
附件2 表内资产风险权重表 86
附件3 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及表外项目的定义 87
附件4 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标准法 89
附件5 信息披露的内容 94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97
第一章 总 则 97
第二章 次级债券发行申请及批准 97
第三章 次级债券的发行 98
第四章 登记、托管与兑付 99
第五章 信息披露 100
第六章 附 则 100
附1 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报送申请文件的格式 102
附2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章程的编制要求 103
附3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公告编制要求 104
附4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募集说明书编制要求 105
第三部分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原则 105
一、概览 105
二、建立适当的信用风险环境 107
三、在健全的授信程序下运行 110
四、保持适当的授信管理、计量和监测程序 113
五、确保对信用风险的充分控制 117
六、监督者的作用 118
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 121
第一章 总 则 122
第二章 客户调查和业务受理尽职要求 123
第三章 分析与评价尽职要求 123
第四章 授信决策与实施尽职要求 124
第五章 授信后管理和问题授信处理尽职要求 125
第六章 授信工作尽职调查要求 126
第七章 附 则 127
附 录 127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135
第一章 总 则 135
第二章 授信业务风险管理 135
第三章 信息管理和风险预警 137
第四章 附 则 138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143
第一章 总 则 143
第二章 风险控制 143
第三章 土地储备贷款的风险管理 144
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管理 144
第五章 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 145
第六章 风险监管措施第 147
第七章 附 则 147
汽车贷款管理办法 149
第一章 总 则 149
第二章 个人汽车贷款 149
第三章 经销商汽车贷款 150
第四章 机构汽车贷款 151
第五章 风险管理 151
第六章 附 则 152
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 155
第一章 总 则 154
第二章 资产剥离(转让)和收购尽职要求 155
第三章 资产管理尽职要求 156
第四章 资产处置前期调查尽职要求 157
第五章 资产处置方式选择与运用尽职要求 157
第六章 资产处置定价尽职要求 159
第七章 资产处置方案制定、审批和实施尽职要求 160
第八章 尽职检查监督要求 161
第九章 责任认定和免责 162
第十章 附 则 163
第四部分 市场风险管理
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 164
概 要 164
一、利率风险的来源与影响 166
二、稳健的利率风险管理做法 168
三、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利率风险的监控 168
四、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 170
五、风险计量、监测及控制部门 171
六、内部控制 175
七、向监管当局提供的信息 176
八、资本充足率 177
九、利率风险的披露 177
十、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监管处理方法 178
附录一 利率风险计量技术 181
附录二 监管当局对利率风险的监测 185
附录三 标准的利率冲击分析方法 187
附录四 标准框架举例 189
银行外汇头寸的监管 191
一、概论 191
二、审慎风险的种类 191
三、银行管理者的作用 192
四、监管者的责任 193
衍生产品风险管理指引 195
前 言 195
一、内容简介和基本原则 196
二、风险管理程序监督 197
三、风险管理程序 198
四、内部控制和审计 200
五、各类风险的有效管理措施 201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207
第一章 总 则 207
第二章 市场风险管理 207
第三章 市场风险监管 214
第四章 附 则 215
附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有关名词的说明 217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227
第一章 总 则 227
第二章 市场准入管理 227
第三章 风险管理 229
第四章 罚 则 231
第五章 附 则 231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
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232
附件 远期结售汇业务和掉期业务统计要求 23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对中资银行
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进行风险提示的通知 237
第五部分 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做法 243
一、营造适宜的风险管理环境 243
二、风险管理:识别、评估、监测和缓释/控制 245
三、监管者的作用 249
四、信息披露的作用 249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 251
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节选) 253
董事会和管理层监督 253
安全控制 255
法律和声誉风险管理 258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263
第一章 总 则 262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262
第三章 授信的内部控制 264
第四章 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 267
第五章 存款及柜台业务的内部控制 268
第六章 中间业务的内部控制 269
第七章 会计的内部控制 271
第八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272
第九章 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纠正 273
第十章 附 则 274
第六部分 流动性风险管理
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稳健做法 276
一、引言 276
二、持续的流动性管理 278
三、外汇流动性管理 287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288
五、信息披露在改善流动性中的作用 289
六、监管者的作用 289
第七部分 其 他
银行表外风险管理 291
一、简介 291
二、表外业务中的流动性和市场头寸风险流动性和融资风险 292
三、对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的评估 294
四、银行对其表外业务的管理与控制 298
五、监管者在监测表外风险中的责任 299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302
总 则 301
风险控制 301
风险监管 302
附 则 302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303
前 言 303
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一览表 305
第一节 简 介 308
第二节 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 309
第三节 发照程序和对机构变动的审批 311
第四节 持续性银行监管的安排 313
第五节 监管者的正规权力 324
第六节 跨国银行业 324
附录一 有关政府所有银行的特殊问题 325
附录二 存款保护 326
有效管理银行声誉风险的重大意义 328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334
第一章 总 则 333
第二章 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风险管理 334
第三章 综合理财服务的风险管理 335
第四章 个人理财业务产品风险管理 337
第五章 附 则 338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 340
第一章 总 则 340
第二章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341
第三章 嵌入衍生金融工具 343
第四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343
第五章 金融资产减值 344
第六章 公允价值确定 346
第七章 附 则 347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 399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评价标准 399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安全状况评价标准 353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状况评价标准 355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状况评价标准 358
五、股份制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评价标准 360
七、银行评级 362
附件一 非信贷类资产项目定义和损失界定标准 363
附件二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操作规程 364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 368
第一章 总 则 367
第二章 核心指标 367
第三章 检查监督 368
第四章 附 则 369
附件一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一览表 370
附件二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37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378
第一章 总 则 378
第二章 评价目标和原则 378
第三章 评价内容 379
第四章 评价程序和方法 385
第五章 评分标准和评价等级 387
第六章 组织和实施 389
第七章 罚 则 389
第八章 附 则 390
(二)度量和监测净融资需求
原则5每家银行应建立持续的度量和监测净融资需求的程序。
23.有效的度量和监测程序是恰当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关键。度量流动性至少要将银行所有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相比较,来识别任何可能的精确口,包括表外承诺对资金的需求。有很多度量流动性风险的方法,包括基于当前持有量进行的简单计算和静态模拟,以及高度复杂的模型。由于所有银行都受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变化的影响,对经济和市场趋势的监测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十分关键。
24.流动性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做出未来融资需求的假设。虽然特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能够容易的计算或预期,但银行还必须对未来短期及长期流动性需求做出假设。一个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银行的声誉对于银行有能力以合理条件获取资金的重要性。由于这一点,银行内负责整体流动性管理的员工应该掌握任何能够影响市场和公众对银行稳健型的认识的信息(如宣布收益下降或评级机构降低评级)。
25.虽然许多银行以往依赖核心存款获得大量的资金,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在进行持续流动性管理时,有很多融资渠道可以考虑。现金流入可以来自于到期资产、可出售的未到期资产、存款、可使用的贷款授信,并越来越多的来自于证券化。这些现金流入必须与现金流出相匹配,包括债务到期和或有负债,特别是需要履行的贷款授信等造成的现金流出。现金流出还会因意外事件发生。
26.期限阶梯(maturityladder)是按日或按特定时间段对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比较的一种有用工具。对净融资需求进行分析需要建立一个期限阶梯,并计算某个到期日的累计净资金盈余或赤字。确定一家银行的净融资需求,要根据对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未来情况的假设来分析未来现金流,然后计算流动性分析的时间框架内的累计净盈余或赤字。
92.监管者应结合资本充足性来分析一家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为此,监管者需要从银行获取足够的、及时的信息来评价其流动性风险。根据具体情况,对有较高流动性风险的银行可采取适当监管措施,包括:要求维持高的资本水平、调整资产组合或资金安排来降低流动性风险。作为监管机制的一部分,监管者还可能会考虑对特定流动性限额或指标执行监管要求。
93.良好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有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在这方面,监管者应审查内部控制程序,确保其定期被独立检查,并能对内部控制进行适当和及时的调整。
94.监管者自身还应有处理单个银行或市场性的流动性问题的应急计划。为有效实施应急计划,监管者需要从危机银行获得及时和准确的信息。一旦认识到出现流动性问题,银行就应尽快与监管当局(包括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当局)及中央银行取得联系。
第七部分
其他
银行表外风险管理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一、简介
1.近年来银行表外业务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人们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对此本文将不再重新加以深入的讨论。放松管制与技术进步给银行带来了新的机会,但也加大了竞争的压力,对于银行与非银行机构尤其如此,许多传统表内业务的利差正在不断减小,与此同时,监管者也开始着手恢复和增加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银行明智而大胆地采取了对策,目的一是维护其传统的客户基础,二是扩大来自各种渠道的手续费收入,而对于这类收费业务,许多国家(至少是迄今为止)基本上或完全没有资本要求。
2.越来越多地采用无需增加银行传统表内资产的金融工具,给银行的管理者、监管者和会计师们提出了一些难题。它还带来了有关整个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性问题,不过,这并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虽然这种势头在各国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但无论如何,银行都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新兴的工具与技术,其中有些技术非常复杂,大概只有少数交易员和市场专家能够完全理解,许多工具还给风险计量和管理控制系统带来了问题,它对于银行总体风险水平的影响也难以测算。
3.许多金融创新的主要动机无疑是逃避资本要求,这自然会引起监管者的特别关注。另一个更普遍的问题在于:本文研究的一系列工具可能会加剧整个银行系统内的风险集中,而在此之前,风险一直是相当分散的。外汇和利率风险尤其如此。当然,我们也应当承认,在一些银行承担了更高风险的同时,其他银行和银行的客户则有了更多的机会来限制与控制其总体风险并降低其借款成本。一些银行(这里是指作为客户而非造市商的银行)可能已然设法降低了其总体风险。
4.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与大多数表外业务相关的各类风险与表内业务的风险基本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建议,表外业务风险不能也不应与表内业务风险分割开进行分析,而是应被视为银行总体风险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从这种角度研究表外业务还有一个好处,即可以认识到它们有为表内业务提供保值的价值。监管者认为,银行对于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并特别留意不同类别风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是极为重要的,这在各个银行和整个银行业都是如此。
5.表外业务的记录方式在各国之间差异较大。科目可以记入资产负债表内、记入表外、记入会计说明、记入监管报表、记入银行内部报表系统,或有些时候根本没有记录。会计问题在本文中并未直接讨论,本文的重心在于其中的潜在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而不在于它在各国会计体系中是如何记录的。但是,很多监管者认为,目前银行所公布的报表所披露的表外业务信息通常都太少,难以使股东和存款人了解银行业务的真实状况。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的监管当局愿意与各自国家内的会计行业就本文中的所有问题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和公布的财务报表都有一定的影响。
6.本文从三个角度探讨了表外风险:市场/头寸风险、信用风险和营运控制风险。第二部分分别以流动性和融资风险、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为题研究了流动性与市场/头寸风险,并对出售与购买期权合同所涉及的风险作了简短分析。第三部分讨论了信用风险(包括对大额风险、结算风险和国家风险的控制),其重点是分析各种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第四部分谈到了银行在对表外业务设置适当的管理与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本文的最后一部分阐述了委员会对于监管者在监督银行表外风险中所起作用的观点。
7.文后附有一份词汇表,它也是本文的一部分,应与本文参照阅读。词汇表有两个目的。首先,它旨在为各种表外业务工具和技术提供一套公认的定义,以此作为展开讨论的基础。当然,也应当承认,这些工具在各国之间还有或大或小的差异。其次,我们希望它可以用作监管报告系统的基本框架(见本文第52段)。为达到这一目的,词汇表的设计宗旨在于促进形成更统一和更详尽的报告系统,并期望其结构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健全性,以便适应任何新兴工具的需要。
二、表外业务中的流动性和市场头寸风险流动性和融资风险
流动性和融资风险
8.融资风险可被定义为:当银行无法买到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为履行到期支付义务所需要的资金时所产生的风险。(支付义务可以是到期的存款或根据承诺安排的提款。)融资困难可能会出现在当银行为了满足突发的或超乎寻常的大额提款要求而不得不依赖于稳定性较差的大额存款时,此时,这种存款在其融资总额中的比例会大大高于正常水平,这使市场不愿按竞争性利率向其提供资金,而且可能(也许是错误地)发出该行正面临严重问题的信号。
14.原则上,银行可以将其表外业务的风险头寸纳入总的利率风险计量系统。银行业采用了从通过千分之一月(milli-month)系统进行简单的差额限制到复杂程度各不相同的“风险点”(riskpoint)系统的一系列技术。简而言之,一个风险点代表着利率的某一既定变动所带来的盈亏金额。在一些情况下,风险点指的是一个固定的变化幅度(如1%),在另一些情况下,风险点只是一个变化幅度的不断变动的预测值,它是根据最近的实证数据而定期调整的。银行将制定一个总的风险点限额,并将之分配给各利润中心。所有方法都需要有某些明确或暗含的假定,对它们必须不断加以审查和检验。各银行所需的利率风险计量和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先进程度不尽一致。但是,该系统必须能够捕捉到银行所有的利率风险,无论它们是来自表内还是表外交易。银行还需要进行敏感度分析,以使管理层能够估测既定利率变化的影响。从事着巨额利率掉期交易和大量其他表外利率掉期业务的银行,还必须考虑怎样计量与控制其基准风险(例如对应债务具有同样的期限或利率变更期限,但参照利率却不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