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软件研发中心培训资料:数据库设计讲座

银行软件研发中心培训资料:数据库设计讲座.ppt

一、什么是数据库设计?
二、如何实施数据库设计?
三、经验交流

数据库设计的定义: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创建一个性能良好、能满足不同用户使用要求、又能被选定的DBMS所接受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用户的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一个成功的管理系统是由“50%的业务+50%的软件”所组成,而50%的成功软件又由“25%的数据库+25%的程序”所组成,数据库设计的好坏是一个关键。

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数据库设计是一项软件工程,其设计方法应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

一般来说,数据库设计需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数据库总体设计阶段(需求分析)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阶段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阶段
-数据库实施阶段
-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

开发中心目前的项目实施流程:
-需求分析
-功能设计
-系统设计
-编码
-测试
-交付投产

数据库总体设计:充分了解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原则、功能需求和数据需求。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分析结果能否准确反映用户实际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阶段的设计,并影响到设计结果是否合理和实用。

数据库总体设计主要完成四部分内容:
1)对数据库进行选型,完成《总体方案》“技术平台选型”一节中关于数据库服务器部分。
2)形成简要的ER图(仅含主键、外键等重要属性),完成《总体方案》中关于数据结构的“概要设计”。
3)将业务数据量和数据量变化趋势分析、需要保留的业务数据(或帐务)和处理原则、业务数据的可变性分析体现在《XX项目业务需求分析说明书》的业务数据情况一节中。
4)从数据质量管理角度,充分了解系统功能对数据信息在各个数据质量维度的业务规则要求。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面向功能需求,目的是为了展现业务逻辑。逻辑结构设计独立于特定的RDBMS类型及物理考虑,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在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抽取出实体、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完成逻辑ER图(实体-联系图)。实体是对象,它能与其他对象唯一地区别开。描述实体的数据项就是它的属性。

逻辑模型构建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过程,而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

逻辑结构设计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的物理表结构,但可满足各个功能模块的数据流程处理。

对于一个较大规模的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通常采用从局部到全局构建其逻辑模型的方法。
-围绕功能模块构建局部逻辑模型。
-构建并检查全局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项提取
标识实体
标识属性
确定主键
标识关系
特化/泛化实体
删除与关系模型不相容的特性
检查模型是否支持用户事务
用规范化方法检查数据模型
检查完整性约束

抽取数据项的原则:分析每个功能模块流程图、流程说明、输入和输出等,与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讨论,从中收集数据项,理清功能与数据的关系。一般来说,数据库设计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数据项的提取:
-该功能模块要求输入、从其它系统采集或从其它文件导入哪些数据;
-该功能模块输出哪些数据;
-与程序员实现该功能模块编码有关的数据,如流程控制类数据、参数表、字典表等;
-其它数据,考虑是否有不包含在以上三类中的数据。

确定数据的如下信息:
-每个数据项的名称、类型、长度、取值范围、代码等基本特征。
-数据项之间的联系。确定数据项之间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考虑数据项之间是否有层次结构。
-数据的来源。注意是否有冗余的来源,来源不同的数据是否有矛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