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管理基本制度学习培训讲义

业务核算事权划分管理办法情况介绍.ppt
银行运行管理基本制度学习培训PPT课件讲义.ppt
培训材料:银行运行管理基本制度讲解(二)–总则、基本规定、核算管理、考核和奖惩–PPT课件讲义.ppt
培训材料:银行运行管理基本制度讲解–流程、质量、机构和人员管理–PPT课件讲义.ppt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运行管理基本制度讲解.doc
运行管理基本制度百问.doc

目 录

第一章 运行管理基本制度概述 4
第一节 运行管理基本制度制定背景 4
第二节 农业银行运行管理工作范围 9
第三节 统一运行管理 17
第二章 业务核算管理 28
第一节 核算管理概述 28
第二节 组织核算 31
第三节 账务组织与账户管理 34
第四节 印、押、证管理 40
第五节 支付结算管理 51
第六节 现金业务管理 69
第七节 金库管理 84
第八节 会计档案管理 104
第九节 清算管理 108
第十节 参数管理 118
第三章 流程管理 126
第一节 流程管理总述 126
第二节 业务流程集约化管理 127
第三节 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 131
第四节 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 132
第五节 客户服务线的全面改造 133
第六节 实施流程管理的必要条件 136
第四章 运行质量管理 140
第一节 运行质量管理概述 140
第二节 事权划分 144
第三节 重要事项核准报备 148
第四节 岗位管理 154
第五节 业务监督管理 159
第六节 对账管理 162
第五章 运行机构与人员管理 174
第一节 运行机构 174
第二节 人员管理 184
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204
第一节 运行管理考核 204
第二节 奖惩 210

第一章 运行管理基本制度概述
第一节 运行管理基本制度制定背景
一、外部经营环境要求我行必须加强运行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与其后台的运行管理平台所具备的基础优势息息相关。当前我行正处于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外部严峻的竞争环境对业务运行效率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金融脱媒化更加明显。随着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交易的不断发展,企业更多地通过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取代银行借贷。同时,商业银行也将更多地进入非信贷业务领域,通过更精细、完善的金融服务开拓新的市场和盈利点,业务创新成为银行各个产品线的必然选择。
金融脱媒化所要求的业务创新,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创新速度快、品种多样、异质性和复杂性高。要想适应这些特点,离不开后台的具体运作,并且越是个性化、高附加值、高贡献率的业务,越需要高质高效的后台运行作为依托,这一点也已经为国外银行同业的经验所证明。
第四,我行机构扁平化改革逐步到位。扁平化经营是我行减少内部交易成本、提升决策和运营效率的一项举措。在未来几年内,扁平化改革将逐步推进。只有依赖于业务运行管理体系的引领,扁平化经营管理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这些新情况、新形势给运行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留下了许多新的思考。因此,必须认真审视当前的运行管理工作,从战略的高度强化运行管理。
二、运行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基本制度
三、《运行管理基本制度》制定的重要意义
运行管理基本制度不仅对今后一段时期运行管理工作的方向进行了描绘,同时也对运行管理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作出了规定。它的颁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运行管理基本制度》是指导全行运行管理工作的行动纲领
要开展好全行运行管理工作,就必须先要弄清楚这样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运行管理?”,也就是运行管理的定义和概念;二是“运行管理管什么?”,也就是运行管理的职能范围;三是“运行管理怎么管?”,也就是运行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运行管理基本制度》就是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理清运行管理职责,理顺运行管理工作与全行其他专业工作的关系,为全面构建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的统一的运行管理体系指明方向。
(二)《运行管理基本制度》是建立全行统一的运行管理体系的规划方向
构建全行统一的运行管理体系是运行管理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全体运行管理专业队伍为之奋斗的目标。《运行管理基本制度》为广大运行管理人员如何建立统一的运行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其中,《运行管理基本制度》在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统一运行管理体系的基本蓝图,即统一管理运行流程、统一管理核算制度、统一管理核算账户、统一管理核算要素、统一管理资金清算、统一管理业务参数及账务数据、统一管理运行机构、统一管理运行人员。通过这八个方面的统一,达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协调统一,实现效率和质量并举,从而构建运营集约化、管理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新体系。
(五)《运行管理基本制度》是实施有效的运行风险控制机制的行为准则
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操作风险控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运行管理风险则是操作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操作风险特有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使得各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视。《运行管理基本制度》中对运行风险的控制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准则,从事权划分、重要事项核准报备、岗位管理、业务监督、对账管理等五个方面对运行风险的控制要求作出了规定,为全行各级机构和人员实施有效的运行风险控制明确了行为准则。

第二节 农业银行运行管理工作范围

一、建立现代运行管理体系是农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现实选择

二、运行管理工作范围
运行管理作为全行业务运行的大平台,是全行的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的大动脉。加强业务运行统一管理,保证安全和高效,对推动全行业务发展,实现业务集中处理,不断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有效管理和控制业务运行风险,形成集中统一的运营管理新格局,为全行各项业务的快速、稳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路,我们在机构设置上已经按照客户类别形成了个人金融、公司业务、机构业务等前台营销部门和电子银行、信用卡等产品管理部门,但是要真正提升客户满意度,让客户青睐农业银行的服务,还需要有强大的客户服务载体和客户服务支持平台,能够让客户体验、接受最终享受农业银行的各项服务,能够让享受我行服务的客户、我行为客户服务的一线员工全天候的得到支持保障。这个载体就是我们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和功能强大的银行系统,这个平台就是我们的整个运行体系。
运行管理基本制度明确指出,运行管理是对全行各项业务进行组织核算和对业务运行流程进行规划、设计、控制和监督的管理活动,其工作目标是构建运营集约化、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商业银行创新型、价值型运行管理体系,确保全行业务安全运行,达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协调统一。
各行网点前台、业务集中处理后台等业务渠道的各项业务和产品、业务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凡涉及业务核算的组织管理、操作流程、账户管理、核算要素、资金清算、参数管理及其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事项均属于运行管理的范畴。

三、运行管理工作任务
(一)实施管理流程重组战略,构建管理一体化的运行管理体系
(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打造全新高效业务支持平台,建设新一代业务处理系统
一是设计支持业务在全球范围内7*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新一代业务处理系统。二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业务处理系统领先的技术手段,为我行业务运行的流程再造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支持互为备份的业务运行体系,灵活调整业务运作状况。

四、运行管理工作职责
通过对于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运行管理工作任务的研究,我们可以将运行管理主要工作划分为核算管理、流程管理、风险管理和服务支持等四项主要职能。
(一)核算管理职能,指对本行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反映,对各项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和控制。
核算管理就是要通过管理上的集中和业务操作流程的重组,构建一套内容完整、标准统一、方法科学的业务运行机制和会计核算体系,形成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系统,加强业务预警、监测和控制功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统一核算管理要求打破部门、专业分工界限,由运行管理部门集中行使本外币各项业务运行制度建设职能,整合各专业的业务运行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科学地拟订各个环节的操作办法、风险控制办法。要着力健全核算要素集中管理机制,对各业务、各产品涉及运行核算要素的设计、印制、出入库、保管、使用、出售、销毁等各环节实施统一管理,增强核算要素的统一性、安全性和规范性。要强化核算要素的系统硬约束控制,完善会计要素系统功能,将涉及业务运行的各类核算要素全部纳入系统控制与管理,防范要素操作风险。
(二)流程管理职能,指以实现产品和服务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业务核算流程进行统一规划、科学设计。
运行流程一体化需要运行管理部门与各业务部门就市场开拓中收集的客户需求与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广泛参与各部门的产品设计,从源头参与产品开发,设计高效顺畅的业务运行流程,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和产品的效益,保持我行的持续竞争优势。
(四)服务支持职能,指按照质量与效率并重的原则,将各项金融产品转化为金融服务并提供业务支持。
商业银行的运行管理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设计、管理和持续改进,以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最大化。在全行“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服务的外延已经扩大,形成了“前台为客户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的经营管理模式,运行管理是这种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在为客户和前台提供资金支付、账户管理、核算管理、信息处理、业务咨询等服务的整个价值创造过程中,运行管理通过提供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的服务,对银行业务链实现价值增值,直接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运行管理基本制度百问.doc

运行管理基本制度问答
一、现代管理理论如何定义企业运行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职能包括财务会计、技术、运行、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运行作为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其管理范围和工作方式随着社会环境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演变处于持续发展之中。
过去,西方学者习惯于将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生产称为“production”或“manufacturing”,而将提供服务的活动称为“operations”,也就是我们所称的运行。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服务性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生产要素逐步由生产企业转移到商业、公共事业、金融等服务行业和领域,传统的有形产品生产概念已经不能反映和概括服务业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形式。生产的概念进一步扩展,逐步容纳了非制造的服务业领域,不仅包括了有形产品的制造,而且包括了无形服务的提供。现在的趋势是将两者并称为“运行”,生产管理也就相应演化为运行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
随着运行管理的范围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到服务性行业,其研究内容也扩大到包括运营战略的制定、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现代企业管理观念认为,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作为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必须对其进行集成管理。
因此,我们可以说,企业运行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企业运行管理也可以指为生产和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系统所进行的设计、操作、评价和改进等一系列经营管理行为。
二、企业运行管理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现代企业运行管理的目标包括五个方面:时间(time)、质量(quality)、成本(cost)、服务(service)和柔性(flexibility)。即保障企业能够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高效是对时间而言,指能够迅速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低耗是指生产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产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最少。
灵活是指能很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
准时是指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是指合格产品和满意服务。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